【幼儿说】原创,转载请标出处 看着看着,你或许会感觉到暖暖的,有种若隐若现的熟悉感。 ![]() <0.5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爸妈夸张的音调,爸妈的朗读声带来安全感。 小建议:父母选择的书需要图案足够大,色彩鲜艳。 ![]() 0.5岁-1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翻动能“沙沙”作响的纸张,小可爱们会模仿父母指着图案“咿呀”说话。 小建议:父母选择厚质的书,不割伤孩子小手,孩子翻动时不阻止,有利于手敏感期孩子手指灵活性的发展。 ![]() 1.5岁-2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打开摆在脸前的“道具”(模仿父母认真看书)。 小建议:父母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睡前听故事阅读的习惯。 ![]() 3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一遍又一遍地听父母讲同一个故事。 小建议:鼓励孩子给父母“讲故事”,如果孩子讲得无厘头,爸妈别取笑哦。 【有关“听故事-讲故事”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加拿大专门从事童年早期读写能力研究的专家Victoria Purcell-Gates曾经有过一项研究,她招募了一群5岁的尚未懂阅读的孩子,并且把这群孩子分组,第一组是经常有听故事习惯的孩子,第二组是从没有或很少听故事的孩子,然后Victoria让这些孩子一个轮着一个地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 她发现,那些经常听故事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里所采用的词汇、修辞和句型更丰富,讲述更生动,配合的肢体动作也更多。 ![]() 4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一张张吸引注意力的“绘图”,孩子的想象力开始跟随绘图翱翔。 小建议:父母该鼓励孩子独立看一会图。 ![]() 5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能在一页页中寻找熟悉的“字眼”。 小建议:父母该选择基础字组成的童话故事,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兴趣。 【有关“阅读-认字”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哈佛心理学教授、儿童语言习得方面的专家Susan E. Carey认为,2-5岁的孩子,平均每天能被动学习2-4个新字。如果接触阅读,这一过程会加速。 另外,孩子认字方面,有个“登门槛”效应。当一个小婴儿从小一直听爸妈讲故事,到渐渐地自己看图看绘本,从一开始的爸妈嘴里的故事吸引着他们,继而绘本的精彩绘图吸引着他们的小脑瓜,渐渐地,孩子会认识一些字,继而好奇心趋势会逐渐认识更多的字,孩子认字便避免了“阵痛期”。 ![]() 6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一个个精彩的童话故事,孩子能表达厌恶还是喜爱。 小建议:可以适当给孩子提供科学类绘本了。 ![]() 7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能与小朋友分享的书。 小建议:提供的书籍可以多一些文字和句子了。 ![]() 8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别人有自己也要有”的书。 小建议:提供的书籍故事可以多一些曲折情节了。 ![]() 9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能在传记和历史中遨游的书。 小建议:给孩子筛选正能量类的书籍。 ![]() 10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充满幻想和神秘色彩的书。 小建议:注意不要让过于恐怖的虚幻书籍冲击孩子的心灵。 儿童阅读的发展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所属的特点,所以父母在陪同孩子讲故事、阅读绘本和书籍的每个过程中都要具有针对性。正如哈佛大学阅读实验室前主任Jeanne Chall所说的那样,一个孩子从喜欢听故事到假装阅读再到真正阅读,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只需要用心陪伴即可。 本文关键字:阅读心理、阅读规律、讲故事、亲子阅读、幼儿教育、家庭早教 幼儿说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二胎妈妈、专注亲子心理学,从儿子的故事书模仿来的漫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