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中究竟有无真正的“天才”

 我是慕珂 2017-06-22

前段时间读完了由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合著的《刻意练习》,陆续写了一些文字却迟迟未整理到简书上来,今日终于成行。如果你没读过此书,建议你去买来看看,从中你会知道自己和大师、甚至我们热衷赋予对方“天才”称号的人,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01 刻意练习

书中说道:“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如果没有刻意练习,就算跑30年,我们也不可能跑成世界冠军;如果没有刻意练习,就算天天画,你也无法取得你想要够到的成就。看到一个网友说:离开学校多年后再去参加一年的学习培训,从备受歧视的学渣,到被人敬佩的“学霸”,这中间是数百小时的练习!

作者强调,刻意练习原则对于那些对技能要求很高的领域尤为奏效,比如体育运动、乐器演奏、医生等行业。我们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似乎并非都对技能有很高的要求,但我个人认为,刻意练习的原则对我们日常生活都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找到标杆,发现不足,专注地刻意练习,我们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进步。即便难以成为“杰出”人士,在生活、工作中小有所成是毫无问题的。

那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02 “天才”的由来

莫扎特是我们公认的“天才”、“神童”,从6岁开始就和爸爸、姐姐在欧洲巡回演出。这样的天才神童,也是经历了大量的练习之后才可以拥有如上的光环。

作者在文中写道,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老师,从小就想尽一切办法来提升孩子的音乐才华,致力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训练。他还写了一本如何教年幼孩子学习音乐的书,并在莫扎特和姐姐身上测试了自己的理念,从小的耳需目染和有指导教练的刻意练习,使莫扎特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但是,太多人把他取得的成就都定格在“天才”字眼上,却忽略了他背后的刻苦训练。

科比,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你知道你所在城市凌晨四点的模样吗?科比说:“我知道每一天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24号意义就是24小时。我希望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投篮当中。当我退役的时候,我希望回头看我走过的路,每一天,我都付出了我的全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因某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而送其“天才”“有天赋”这样的称号。《刻意练习》中特别有一个章节来解释“天生才华”。文中写道: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最终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03  3F原则

刻意练习必须牢记三F原则,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

一、专注至关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很放松,你可能不会进步。一个队员正在击球,教练走过来询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自己在练习。教练说:“不,你不是在练习,你只是在击球而已。”全神贯注于练习的目标,控制自己的身体的各种细微反应,练习才会有效果。如果只是为了开心,那么得到的也就只是暂时的开心,不会是进步,更不会有持续的快乐。

二、即时反馈十分重要,它能够让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纠正错误和精进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区分杰出和优秀的一个标准就是人们对于错误的敏感程度,每次练习,是否识别出了错误,是否得到有益的反馈,清楚自己哪里欠缺、哪里胜任,对于继续练习至关重要。

三、当发现错误之后,要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它,设计专门的环节,攻克特定的弱点。比如,发现打字速度慢是因为某些字母按键错误,就要集中训练含有那些字母的文字,想办法稍微逼自己一下。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解决停滞瓶颈期的问题。


学完钱脉密码让我深刻理解了“断箭”理论,我告诉自己:我不要做自己人生的旁观者,我要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并且要持续不断的尝试那些刚好超出当前能力范围的事情,尽管,它需要我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但即使有着“天才”之称的人都在努力刻意练习,不断的迭代更新自己,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同样,在看到他人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不再光用“天才”这样的字眼来做评价,因为这等同于忽略了对方背后付出的无比巨大的艰辛和努力。即使有天生的才华,也需要经过大量不为人知的辛苦努力练习,才能把此才华巩固并发挥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