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避讳皇帝名字的传统:康雍乾三朝是怎么避讳的

 昵称VChmUhmv 2017-06-22

清朝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例如雍正登基,他的名字叫胤禛,而他的所有兄弟里,有胤这个字的全部改成允,他的亲兄弟十四阿哥胤祯因为两个字都和雍正的胤禛一样读音,被改的最彻底,叫做允灏。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对名字的避讳还是挺严肃的,但是乾隆时期,乾隆本名为弘历,他的兄弟们也是带弘字,但是乾隆认为,众兄弟的名字都是圣祖爷康熙取得,如果改名就对康熙皇帝不够尊重,所以决定大家都不改名了。只是遇到有关于弘历这两字的写法和读法时,需要避讳。而且乾隆后来,还把自己确认的下一任皇帝十五阿哥永琰的名字改成“颙琰”,这个字不常用,避讳起来就简单一点,众兄弟的名字也不用改了。

清朝避讳皇帝名字的传统:康雍乾三朝是怎么避讳的

其实,清朝皇帝名字的避讳,刚开始是没有这么严格的。在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时期。这个时候三位皇帝的名字,在考进士写字的时候都不用避讳,只有在官书出现这些名字的时候,需要盖黄签避讳一下。这时候对于皇帝名字的避讳还没有这么严。

而到康、雍、乾三朝,尤其是康雍两朝,这时候清朝入主中原已久,且推崇儒家文化,尤其注重这个名字的避讳,不管是读音还是写法。譬如说康熙,康熙的名字叫“玄烨”,在写玄的时候,最后一笔不写;凡是带玄字偏旁的也要避讳;玄烨的烨也得避讳,最后一笔一竖不能写,尤其如果你是参加科举的,犯了这些忌讳,即使再才华横溢,也等着名落孙山吧。

清朝避讳皇帝名字的传统:康雍乾三朝是怎么避讳的

而雍正呢?他登基后,兄弟们的胤字一律改为允,和雍正名字读音一样的十四阿哥胤祯被改的最彻底,叫做允灏。“胤禛”正式写的时候,“胤”最后这笔讳缺,“禛”最后这点讳缺,不能写。不过也有例外,十三阿哥胤祥原本已经被改名为允祥,但是雍正和他感情特好,在他死后,把他的名字改回来了,不用避讳。不避讳皇帝的名字,这种殊荣,也算是头一遭。

而乾隆朝,乾隆的名字叫“弘历”,就是这个“弘”,字,和他的兄弟们也是相同的,但是乾隆觉得这是圣祖爷取的名字,不能随意更改,因此没有像他父亲雍正一样改掉众兄弟的名字、但是写法还是要避讳的,乾隆朝“弘”字是不可以这样写的,它就没这个点,“历”字也换一个写法,这是康、雍、乾这三朝皇帝的避讳,就是缺末笔。

清朝避讳皇帝名字的传统:康雍乾三朝是怎么避讳的

皇帝名字的避讳,在当时来说造成很多的不便,当时有人因为疏忽了,忘了避讳,有的遭到申斥,有的遭到革职,考试的,落榜,甚至有论斩之罪。但是从学术研究角度也有好处,你譬如说康熙皇帝叫“玄烨”,这个“玄”字,康熙前三朝都不避讳,第一次出现避讳是康熙朝,所以先出现避讳“玄”字。这个书最早出版那就是康熙朝,不会早于康熙。以此类推,对于确定朝代,时间节点还是很有效的。

欢迎关注小D杂谈,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文/小D 微信公众号:小D杂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