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委党校争创全省一流全国先进党校 www.ah.xinhuanet.com 2013-05-03 来源: 铜陵新闻网 4月26日上午,铜陵市委党校B区301教室里,方培虎副教授正在为第59期县干班的学员们讲解《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建设的认识与实践》课相关内容。学员们聚精会神听讲,不时埋头做笔记。 市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市委党校按照“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的要求,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和管理,大力加强应用型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内部管理创新,突出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能力提升“三个重点”,努力打造干部素质提升的摇篮、党性锻炼的熔炉、市情研究的平台、时事宣讲的讲堂、干部继续教育的学校“五个品牌”,力争利用3年时间建成全省一流党校,用5年时间建成全国先进地市级党校。 “大规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大幅度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是党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市委党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该校从铜陵实际出发,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学以致用”为原则,设置了理论基础、经济理论与实践、社会管理与创新、党性锻炼与能力素质四大板块,着重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创新、重点经验,例如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等,通过专题式、版块化教学,着力培养“讲政治、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领导人才,帮助受训干部全面领会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近期我们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辅导。全年开办县干班、中青班各类培训班不少于30期,把党的思想理论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增强党性修养是贯穿于党校主体班教学全过程的一条红线,市委党校坚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寓党性教育于多层次理论学习中,要求县干班、中青班每位学员写1篇理论学习心得和1篇调研报告;加强宗旨观念教育,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试行每个主体班联系一个贫困村、一户困难企业,每个小组支持一个小微企业、帮扶一个困难家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将党性教育与过军事日、拓展训练、劳动实践等结合起来,要求中青班学员每人写1篇党性锻炼心得体会,完善主体班全封闭管理制度;加强廉政教育,开设党风廉政、依法行政等理论教育和案例教育课,以学习型党校建设为契机,请优秀共产党员、劳模、“铜陵好人”等模范人物来校作报告,加强廉风等“八风”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学府。 “建设美好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铜陵的基础性工作,是‘四个之城’建设的具体行动。目前,我市在美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为:一是建设资金问题。二是工作机制不活。三是乡村积极性不高。四是农民主体作用尚未激发出来。”这是日前该校第59期县干班的学员王友贵在一篇《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好乡村---读<新农村与城乡统筹发展>之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中,就我市美好乡村建设提出的观点,而这些认识的来源与深化,与市委党校坚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密不可分。 近年来,市委党校坚持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导向,一方面加强“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市情研究所职能,打造铜陵市管理创新研究基地,着力在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等领域谋划选题,尤其在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深入总结“铜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和系统教材,力争1至2年在全国党校系统打造若干个“铜陵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科研开放机制,加强与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高等院校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合作攻关,打造精品,力争每年推出10个以上较高层次科研课题和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该校还坚持完善教科研一体化机制,以服务教学和市情研究为落脚点,力争科研成果每年发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不少于10篇、国家核心期刊不少于3篇,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年批示的决策参考不少于10件;办好党校理论刊物《皖江论坛》及市情增页,分年度编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使党校成为研究改革、推进创新的前沿阵地,成为新思想、新观点相互碰撞的“学术沙龙”。 近期,围绕“三篇大文章”,市委党校全面谋划科研布局:一是尽快落实科研选题,如怎样破解“支柱产业单一化、初级化明显、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二是组织科研精干力量集中攻关,深入调研,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含金量高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