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分享】高值耗材从陌拜到进院,一个器械小白的成长是这样的!

 伊悠帆123 2017-06-22

我从事高值耗材的销售工作,入职半年,属于半个销售小白。我们公司的产品是德国进口,应对内镜下治疗后产生消化道缺损闭合,消化道溃疡出血止血以及慢性瘘,吻合口漏的闭合。


产品优势:


1、释放原理简单,操作省时;


2、夹闭范围和闭合力度明显优于传统钛夹,可弥补现有治疗方案的劣势;


3、可为患者提供多种微创治疗的方案,尽量避免外科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4、拥有本产品,医生应对紧急情况多一份保险;另外,可以扩大科室治疗范围,增加收益;


产品劣势:


1、单价高于传统钛夹20倍(普通钛夹100块一个),一次性消耗;


2、适应症大多存在高风险;


前期拜访


客户背景:


某三甲医院,Y主任,职称主任医师,职务内镜中心副主任,女性。


 2015年12月11日,周五下午3点半,地点办公室。我第一次拜访Y主任,身高172cm,体型苗条,披肩发,瓜子脸,带黑框眼镜,年龄在45岁左右,给人第一印象是严谨。


在拜访之前,事先想好了这次拜访的目的:


1、了解科室镜下治疗的基本情况;


2、简述产品信息及优势。


 我为的是了解科室潜力,以及主任对产品是否感兴趣。当时也没有什么话术,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比较生硬的问了几个相关手术量,处理方案等问题。


主任的反应比较平淡,当我拿出产品资料时,Y主任表示之前在其他内镜会议上听过介绍,然后就问了我价格。


我当时是一个小白,反应慢,只能跟着主任的思路往下走,现在想想再遇到价格一定要转移话题,转移到产品的优势啊,竞品的劣势啊等等,价格不占优,谈了准没戏。


结果可想而知,主任表示首先这个单价太贵,另外他们科室展示使用的机会不多,在要了主任的电话号码之后,就结束了此次拜访。我出了他们科室,回忆刚才的谈话内容,做了一下汇总,这也算对拜访进行总结吧!


1、科室以检查为主,自己产品的适应患者很少,每月都是个位数。


2、通过前期的了解,也知道他们医院的病源一般,来这里急诊的患者比较在意治疗费用,这次得到印证。


销售招数之短信


我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暂定Y主任为C类客户。毕竟刚入职一个月,学习也没有很长时间,本着练手的心态。有了电话先发祝福短信吧,好歹也是省会的三甲医院主任,没准以后真碰到机会了呢?


后面的时间,因为重点开发另外一家医院,这面暂时就再没来拜访过,但是短信从2015年12月11日,到现在一直没有断过,这位主任呢也一直都没回复。


想想也是,医生这个职业本来就忙,尤其随着微创手术和器械的发展,内镜治疗越来越,内镜科加班也是家常便饭。我心里寻思着“不回就不回吧,也没指望回复,就当练手了,坚持=人民币”


就这样,我迈过2015年,走进2016年。

曙光初现



大概过了三个月左右,在今年3月21日,下午老板给我发了条微信,说Y主任跟我们的市场部经理在一个内镜群里要电话,可能是有关产品的事情,让我先跟Y主任沟通一下情况。


当天下午4点半的时候,我与主任第一次通电话,Y主任说她这有一个食管瘘的患者,外科不给手术,暂时只能保守治疗。在与同行交流的时候,聊到了我们产品,所以想要试试看,能不能帮到这位患者。


在电话里,主任语气没有那么严肃比较客气,我想一是有需求;二是跟我发那么多祝福短信有关。毕竟当初第一次拜访,印象一般,后续也没再拜访。之后,在电话里先跟主任约定好时间,当面去拜访。


持续跟踪




销售招数之数量级拜访


这里我先提前说一下结果吧!从我第一次拜访到最后开单,总共拜访了11次,历时150多天,5个月时间,单子不大,两万多块.


因为是高值耗材,还涉及到以后在院销售的问题,所以这次开单也等于是完成了开发医院的工作。很多次都想放弃拜访了,又觉得好歹是三甲医院,即使这方面的技术刚刚开展,但是有比没有强,再怎么没有合适患者,碰运气总能碰到一个吧!


前文讲到,Y主任那有一个食管瘘的患者,想要试用一下。通过第二次拜访,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瘘形成的原因,持续时间,位置,大小,周围组织情况等这些信息.


毕竟头一次经历,出于谨慎考虑,我与主任说明先将信息反馈给公司,请专家进行一下评估,再来做下一次拜访。主任流露出的想法是,要外请教授帮做手术。


当时我没有立即回复,而是说跟公司沟通清楚之后,一起将信息反馈给您。结束了这次拜访,分析了一下主任想要外请教授的原因


1、降风险。毕竟这样的手术还是有很高风险的,容易产生纠纷,外请专家能够降低自己的风险,跟患者好交代。


2、成功率。自己没用过产品,为保证手术效果,需要熟悉产品的医生操作。


学术推广之一波三折


 销售招数之增值服务


接下来的几次拜访,都是围绕这个患者来开展的,沟通比较顺利,请了闭合瘘口方面经验丰富的专家与Y主任电话沟通。最后暂定清明节前,如果患者体征稳定,立即手术。


然后我考虑了一下,这个请专家帮主任做手术,怎么办才能利益最大化呢?外请专家,这个钱不能白花啊!


利用患者手术,以演示为主题,以沟通交流为目的,以Y主任科室为主,办一个小型的学术研讨会。这算不算是借力呀?同时也是做了一个增值服务。其实这个点子不是我想到的,是我们老板的提议。


我借着这个思路,也做一下分析,站在Y主任角度考虑


1、可以借此机会,跟全国著名的专家面对面交流,畅所欲言,探讨彻底,等于是介绍个她一个优质人脉。


2、我们会邀请省内其他医院的医生来观摩,那么Y主任,可以借机宣传一下他们科室,扩大影响力。


站在自己角度分析:


1、在省内,外科很少把食管瘘患者放给内镜科处理,这次机会难得而且典型。


2、邀请其他医院老师观摩手术,效果直观,更能体现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3、利用专家的影响力,通过他的临床经验,借力来改变省内老师对我们产品的看法,更有说服力,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把想法说给了主任听,主任欣然接受。到此大家是不是以为,开单近在咫尺了啊?俗话说,好事多磨。这个患者的情况一直不见稳定,手术一拖再拖。


最后虽然开了学术会,但是手术却没有做成。最主要的目的没有达到,实在可惜。不过好的方面是通过他们医生之间的交流,都对我们产品的认识改观不少,起码觉得这个东西不能因为贵而忽视作用,科室应该备有一套以救急用。


进一步客情做透+学术推广


 这次已经把Y主任的兴趣勾引起来,并且也把她拉入到我们的全国技术交流总群,里面有很多病例分享,我就不信她手不痒痒。


拜访依然在坚持,每次就跟主任聊患者,聊病例,聊治疗方案。没办法,最笨脑子不灵光,那就按老大的意思办,先从主任的行业开始聊。


同时咱也不能光说不练,管老板要了产品,专门拿来做实验用,反正其他医院也要这么办,这些投入值得。


在Y主任科里,做了离体猪胃的演示,又开了科室会,集中解答一些常见问题,科里反响不错,主任也很满意。但是就是没有机会啊,哥们这心里也犯嘀咕了。


对于这么一个C类转B类客户,心里也没底,况且自己做的跟老大交的有点偏差。但前期已经投入了时间,精力,财力,不能放弃,啃也得啃下来,权当一次教训。拜访频率降到三周左右拜访一次

柳暗花明



最后到了今年5月18日,下午3点在拜访完一家医院的主任之后,准备压马路回家。这时电话铃响,我一看是Y主任,心想着这都有两周没去拜访了,主任是不是有啥偏见了。


于是,接起电话:“Y主任好,敢问领导有啥指示?”


“小汪啊,我这有个胃体出血的患者,可能要用到你家的夹子,把你们的双臂钳也带过来,顺便你来科里等着看看能帮上我什么忙。”


当时我一听,心里这个乐啊。不过还是跟主任说:“没问题,不过双臂钳没在我身上,需要单位取一下,大概要一个小时能到科里。”


主任说“好,尽快吧”。


这次结果很圆满,患者成功止血,一周回复出院。历时5个多月,终于完成这家医院的第一例患者使用,一周之后进入该院采购系统,可正常采购销售了


通过这个案例,除了一些运气之外,自己的做法是数量级拜访+短信问候+增值服务(调动资源进行学术推广)。达到了人情做透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拿下单子,顺利进院,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