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伦勃朗展,这些关键词你需要了解

 木头1018 2017-06-22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展厅(图/马腾飞)


2017年6月17日至9月3日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

——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对公众展出

北京城市广播FM107.3

城市文化范

这一期节目

邀请两位嘉宾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蒲鸿(左)

韩美林艺术馆馆长助理

田达治(右)

在轻松愉快的闲谈中

拉近了公众与展览的距离

特在此转载分享


话说伦勃朗(by城市文化范)

来自小博

26:38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展厅(图/马腾飞)


74件绘画珍品亮相国博

其中

有11幅伦勃朗的画

这是伦勃朗原作

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出

也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

有史以来在国内最大规模的展示

这个全球巡展

2017年的2月至5月

刚刚在卢浮宫展出过

引起轰动

那么

就让我们在盛夏时节

钻进博物馆里看伦勃朗吧

看之前,请了解以下关键词:


关键词:莱顿收藏



莱顿城(Leiden)坐落在荷兰西部

那是伦勃朗的故乡

风车、吊桥、郁金香……


▲莱顿收藏馆


莱顿收藏馆的创始人

是美国企业家、收藏家

托马斯·S·卡普兰(Thomas S. Kaplan)

卡普兰夫妇曾经醉心意大利家具的收藏

从2003年开始

他们开始收藏

荷兰“黄金时代”艺术作品

而收藏馆的名字

就是以伦勃朗的出生地命名


关键词:荷兰黄金时代


17世纪的荷兰

航海贸易极其发达

经济文化蒸蒸日上

在17世纪之前

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

才是霸主

之后英国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所以

荷兰占据航海贸易的一百年

也就是17世纪

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展厅(图/马腾飞)


在这个时代

荷兰诞生了650至750位画家

大约每2000至3000人中

就有一人成为画家

荷兰人要学本国的美术史

跟我们学中国美术史一样头疼,

画家太多,名人璀璨


▲当年英国展出的荷兰主要画家画展


这次展览

以活跃在莱顿的画家作品为线索

包括大名鼎鼎的

伦勃朗、维米尔和哈尔斯

所以

重点看看这三位巨匠的画吧。


▲哈尔斯《塞缪尔·安菲齐宁像》


关键词:伦勃朗《夜巡》


▲伦布朗作品《夜巡》


从小我们熟悉的《夜巡》

并没有出现在这此展览之中

还静静悬挂在

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

国宝不能出境

这是全世界的规矩

但要了解伦勃朗的命运

了解17世纪的荷兰画坛

就不能不提这张画

《夜巡》这个名字是个误会

这张画画的是白天的自然光线

可是到了19 世纪

油画失色

表面的光油呈现黑褐色,

有人误认为是晚上的场景,

取名《夜巡》



所以大家也可以理解

为什么一个展览

对光线照射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了

还要拿测光表来测

《夜巡》就是血淋林的教训啊!

现在人像摄影技术里

有个专用名词

叫伦勃朗式用光

 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

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

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

被摄者脸部的一侧

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

这就因为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

而得名



这幅画,也有很多传奇故事   

伦勃朗在画面中一共设置了34个人像

根据记载

包括队长副队长在内

共有16个人出资完成的这张作品

剩下18个人到底是谁

众说纷纭

1715年

它从国民卫队总部

移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大厅前

为迁就大厅墙面尺寸

画面四沿被愚蠢者做了裁剪

高度缩减了28厘米

长度截掉了64厘米

画中人物数量也减少

左边两个人失去了踪影


关键词:伦勃朗的官司


伦勃朗画肖像画

一直遭遇退款纠纷

比如《夜巡》

民兵队一人出100黄金盾

集资画像

看到成品之后

有些出了钱的同志不乐意了:

“凭什么我都看不清自己?”

这种肖像画挂在市政厅

对于出资人来说

应该就是等老了

领着孙子去看

用手一指

——那就是当年你爷爷我

结果群众演员比出钱的还多

出钱的就露半张脸一只眼

还得在黑乎乎的背景色里面找

得,退钱!


▲瞧,有人只露一只眼


伦勃朗独出心裁处理“客户订单”

并不是第一次,

成名作《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也是群像

也有主次

但是大获成功

画面上的医生教授们

对于自己的站位无甚异议

可见在当时

医生和教授相比火枪手

文化艺术欣赏水平还是高一点


▲伦布朗作品《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


伦勃朗一生画了100多幅自画像

他就像现在的自拍狂人一样

这次展览中

有一张伦勃朗自画像

当然也有同时代

别的画家的自画像


▲伦勃朗自画像(28岁)《双眼被阴影覆盖的自画像》


为什么当时大家都爱自画像?

首先

因为镜子已经很普遍了

荷兰人有钱

又是低地国家

受宗教影响小

所以大家不在墙上挂宗教画

更喜欢挂点自己的肖像画


▲本次展览上扬·利文斯《自画像》


再说了

画家生意好

自画像是招牌

生意不好雇不起模特

也只能干脆就画自己吧


▲伦勃朗中年的自画像


画自画像的方式有很多,

除了镜子

还有人利用小孔成像装置

看到的影响是倒立的

利用网格放大装置来画

   画出来则是一格一格的

这些装置最终都运用到了摄影术上


关键词:伦勃朗悲剧


▲莱顿广场上伦勃朗童年雕像


荷兰的画家

似乎一个比一个惨

梵高怎么个惨法我们就不说了

伦勃朗是过了好日子的

他出生在1606年

也就是我们中国万历年间

36岁后开始倒霉

妻子死了儿子也死了

晚年潦倒 

1669年(康熙8年)

就离世了


▲伦勃朗晚年的自画像


本次展览展出了

伦勃朗最早创作的三幅作品

创作于1624-1625年之间

那时候他日子还很滋润

这三幅作品

是他以“五种感官”为主题的

系列作品中的三幅

分别为

《结石手术》(《触觉的寓言》)

《三个音乐家》(《听觉的寓言》)

《失去知觉的病人》(《嗅觉的寓言》)

在最后一件作品中

第一次出现了

伦勃朗的亲笔签名“RHF”

感官作品主要是炫技

这是当时的流行题材

师兄利文斯也画过

卡拉瓦乔也画过

有点像

中国画里的梅兰竹菊

谁都画两笔


▲《失去知觉的病人》又名《嗅觉的寓言》


关键词:伦勃朗后辈维米尔


维米尔

是和伦勃朗齐名的荷兰画家

他有着谜一样的身世

甚至荷兰的美术史著作中

都找不到他的名字

从19世纪50年代

才开始重新被人们关注

伦勃朗的很多画画幅很大

但是维米尔画幅都很小

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人物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展厅(图/马腾飞)


维米尔画面非常讲究

精致得跟照片一样逼真

有评论家认为这不是艺术

但在荷兰的黄金时代

人们并没有把绘画

当成一种艺术

而只是一种手工艺

一种谋生技能而已


▲维米尔《窗边读信的女人》,17世纪荷兰画家笔下的妇女风俗生活,是个什么光景?


维米尔的画作

基本上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才能完成一幅

但每一幅都堪称精品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简直与《蒙娜丽莎》齐名


▲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维米尔对于欧洲人来说

也是巨匠

曾经的卢浮宫

因为出现安保丑闻

门庭冷落

卢浮宫于是引进维米尔12幅画

做了一个临时展览

立刻热闹无比排大队

这次展览

展出了维米尔的

《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少女》

这是维米尔的画第一次来北京


▲维米尔《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年轻女子》


(本文转载自“城市文化范”微信,图文有删节,不代表官方观点,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原文章出处)


【展览信息】

(海报设计 / 张子龙)


展览: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


展期:2017/6/17-9/3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8展厅


票价:50元


(该展览禁止拍照)


展览看点&预告


展品清单


自助语音导览


维米尔画作现身国家博物馆,约展吧!


【策展团队】


美方策展人:Lara Yeager-Crasselt


中方策展团队:戚学慧、潘晴、赵若涓


展览形式设计:Katy Spurrell、邓璐


展览制作协调:孟岩、石娲


国际协调:孙婧、卞正



编辑 | 李秀娜

审核 | 孙丽梅

张 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