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 异国情调“番仔楼”(组图)

 Tingbb 2017-06-22

“番仔楼”

“番仔楼”

“番仔楼”

“番仔楼”

□记者杨秋香文/图

在晋江市五店市传统街区,你要找到我们并不难。

我们站在这片充满历史感的古建筑群里,穿着既有古典元素,但又“洋味儿”十足,是中西合璧型的风格。在我们身上,你能看到我们对故乡的那份深沉眷恋,也能看到我们背井离乡、白手起家而后荣归故里的骄傲。

我们就是人们眼里的“番仔楼”,又或者称“小洋楼”。

出镜者一:涴然别墅

★建造时间:1957年

★主人:港胞苏孙江、柯美英夫妇

★特色:别名“草园”,为新加坡工程师陈水鲍设计,砖混二层小洋楼,坐北朝南。白石墙裙,红砖墙体,前后有阳台突出,屋顶盖水泥勾瓦;十字廊连接两侧房间,东面有突出的六角形小厅;建筑中大量运用古典柱式,阳台山花装饰几何图案,有书法家虞愚题额;大门及阳台石柱题刻富含追溯源本,训育后人,热爱家乡,和谐环境意蕴。

出镜者二:蔡德练宅

★建造时间:1956年

★主人:晋江安海旅缅甸华侨蔡德蔗及其兄弟德练、德梨

★特色:在安海曾风光一时。外观形制上,有五脚架阳台、三角时钟窗、印花彩色瓷砖、绿釉瓶式栏杆等,红砖穹廊,“洋味”十足;内部格局则十分传统,共为两进,有下落、天井,后落还有榉头,用料都是闽南建筑中传统的砖、木、石;门柱镌联“德培玉树三株茂,蔗植仰光数转甘”,把蔡家三兄弟在缅甸仰光打拼的故事流传至今。2012年,该宅由安海迁至五店市。

出镜者三:朝北大厝

★建造时间:1935年

★主人:旅菲华侨庄朝北

★特色:用尽建筑之佳材,极尽雕琢之能事,这是朝北大厝较任何一座侨宅最为特别之处。红砖灰瓦相映成趣,白石与青石相嵌,丝丝入扣,木雕、线雕、影雕、浮雕轮番上阵,建筑者在木石装饰上费尽心思。透过镂空的窗棂,草木扶疏的天井洋溢着一派清新的家园气息,让人隐约感觉到出洋拼搏的庄朝北叶落归根的心愿。

出镜者四:柳青新宅

★建造时间:1935年

★主人:旅菲华侨庄杰线

★特色: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五开间二进三川脊顶砖石木结构,兼用穿斗式与抬梁式构架,带双面护厝、石埕、埕头间、围墙。柳青新宅有抬梁式牌楼,叠斗连栱,雕饰繁复。叠斗雕作牡丹,吊筒雕成花卉、花篮,连栱上雕刻出戏文,雀替上雕出凤凰、牡丹,寄寓富贵吉祥的愿望。门墙石雕遍及上下,在旁门门楣上,除了传统的八仙雕刻之外,还可以看到身插羽翼的飞天形象,其中就包含着西方的艺术元素。

【专家点评】

●点评人:陈小钢(泉州华侨历史学会会长)

最近到晋江五店市参观,看到诸多华侨古民居和闽南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保留如此完好,确实给我深深震撼。五店市里既有中西合璧的洋楼,也有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犹如一座古建筑博物馆,向世人展示闽南建筑文化特质和华侨文化内涵。这些华侨建筑,屋里屋外,一步一景,步随景移,美不胜收。

城市改造建设中,如何在改善民居条件下,保护城市文化,留住乡愁,是摆在地方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晋江五店市的建设与保护模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闽南侨乡建筑文化如此积淀丰厚,成为无数海外游子念祖恋乡的基石和纽带。留住这些美轮美奂的闽南侨乡建筑,就能守望故土,记忆城市,积淀文化,乡愁不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