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屡教不改的学生怎么管?这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支了三招!

 Sophia胥 2017-06-22


精彩内容

很多班主任会抱怨:“明明有班规,但很多同学就是不遵守,还屡屡违规。”由此得出结论:学生难教育,听不进道理。无奈之下,一些班主任放弃了规则教育,代之以简单的处罚。处罚的效果立竿见影,但治标不治本,由此埋下了师生冲突的隐患。

班主任要想做好规则教育,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良好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和有效的方法。


01

要在班级树立规则,老师必须先有健康的心态

班主任对规则教育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现实:哪怕是最简单的一条规则,其教育过程也远比学科中任何一个知识难点的教学要艰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规则时会受到个人习惯、综合素质、社会环境、交往同伴和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它不像知识点教学那样,学生理解了就能掌握好。另外,知识点一旦掌握了就能做对题目,就能得分;但是,不遵守规则反而可能会带来一时的便利或即时的利益。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学生可能都懂,也会表示要改正错误。我们不应该将学生的表态都理解为敷衍。但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规则意识在遭遇眼前利益等的诱惑或同伴的唆使时,往往会败下阵来。而且,教育的力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衰减,正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一样。一旦离开了特定的教育环境,无人监管或者出现一些诱导因素,他再次违规就不足为奇。所以,学生不是不知道规则及违规可能带来的惩罚,学生违规不见得就是“坏”,也不见得是“不懂事”,学生违规的诱因很多。


02

耐心教育本身就是最好的策略

既然班主任知道规则教育之难,那么在行动上就应该不急不躁,循序渐进。耐心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表现有反复性就认定学生教育不好。我们研究了很多案例,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在教师坚持原则耐心地教育后不得不让步从而改掉坏习惯的。教育,有时候需要比拼耐心。能坚持到最后,往往就会取得成功。


很多班主任在教学上对学生有着无限耐心,一遍不懂讲两遍,两遍不懂讲三遍,这种方法听不懂,换种方法讲解……总之,一定要讲到学生理解为止。但是,在面对学生的行为问题时耐心却荡然无存。一些班主任很急躁,想快速解决问题,毕其功于一役。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人的成长发展规律。


没有耐心还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喜欢用强攻的方法蛮干,动用教师权威压服学生,以取得表面上的成果。虽然表面上看似乎取得了进展,最后却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不当的教育方法导致一大批学生屡教不改。其实,不是屡教不改,是屡管不改。其实,什么时候教师从压服学生走向触及学生心灵,什么时候才开始真正的教育。而这,需要极大的耐心。


03

学生屡教不改?试试这五步!

规则教育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学科教学,但在教育规律和方法上却有很多相通之处。学生从接触规则直至将规则内化为习惯、素质,要经过漫长的教育过程,其间出现波动、反复甚至倒退都是正常的。班主任应该做的工作大致包括以下几项。


01

制定规则、明确规则

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让学生和家长清楚学校、班级有哪些规则,可以在教室的显著位置上张贴规则文本或漫画,还可以利用班会课做专题宣讲。


02

解读规则

对规则的内容和制定动因予以详细的解读,并举出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这些实例来自真实的班级生活,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班主任在解读规则时切忌讲大道理和列举远离学生生活的例子。


03

分析案例

当班级发生了与规则有关的案例后,班主任一定要带着学生一起做分析。


如果是正面的案例,应分析有哪些经验值得大家借鉴,应该进行怎样的评价等。


如果是负面的案例,应思考它为什么会发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境中发生的,有什么后果,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等。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让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因为理越辩越明。班主任不能只解决问题,还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仅班主任自己分析问题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了解分析问题的思路。班主任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就案例展开思考、讨论,寻找解决方案。


处理班级问题花费了班主任不少精力,但如果班主任仅仅处理问题,就是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其实,班级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绝好的教育素材。带领学生认真研讨,了解前因后果,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其目的是举一反三,让学生积累经验。


04

练习与考核

如果说前几步是学习规则的过程,那么学生对规则的掌握情况,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才能得以检验。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布置作业和考核,要明确告诉学生,每一节自习课、每一次活动等,其实都是给他们留下了一张张试卷。学生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答。当然,有的学生会交出满分试卷,也有些学生会“不及格”。


当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次考验时,会集中注意力,加强自律性,以期得到良好的评价。


05

讲评、订正与提高

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能简单地训斥一通就算完事。若学生没有反省的过程,就不会意识到这类“小恶”带来的危害。“没有往心里去”,只求过关了事,这样的错误今后就会不断重犯。而且,这样简单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形成应付教师的心理,比如,老师在与不在时表现判若两人,违纪行为由“地上”转入“地下”,等等,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将变得更加难做。


正确的做法是,班主任要像对待教学工作一样,认真批改学生的这一份份“试卷”,对完成得好的部分予以肯定和赞扬,“答卷”中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要求学生分析为什么会犯错。当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时,学生就应该去“订正”——纠正自己行为中的过错并且吸取教训,争取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在与全班大部分同学就规则问题达成共识后,教师要经常提醒自己:学生一定会慢慢进步的。比如,一节自习课的纪律不好没关系,要通过有效的教育,让下一节自习课的纪律有所好转,再以正面评价予以鼓励,这样自习课的纪律通常就会越来越好。一旦学生养成了好习惯,有了健康的班风和舆论氛围,班级的发展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有不犯错误的学生,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告诉学生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以及如何改正,而不是简单的斥责与惩罚。学生总是在犯错、知错、纠错中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