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配式建筑施工实践

 GXF360 2017-06-22
装配式建筑施工实践

装配式建筑施工实践

Construction Practice on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文/河南城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陈玉振 张亚伟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单层钢结构住宅的装配式施工工艺,通过施工难点分析,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顺利完成产品构件加工、安装等,并结合施工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0 引言

装配式建筑在顶层设计的政策引导下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正在被逐渐淘汰,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在行业变革的激流中,应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技术准备和研究探索,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

1 项目概况

某项目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筑样式为中式四合院,建筑面积553m2,占地面积1100m2,单层钢结构,“人”字形双坡斜屋面,建筑高度7.25m(见图1)。屋面和内隔墙均采用成品ALC板,外墙采用自保温加气混凝土砌块,门窗为60系列双玻断桥铝。屋脊、檐线、装饰柱等所有造型零星构件,金属屋面瓦、屋面板、内墙板和钢结构等均为工厂化生产加工成型,现场拼装组合,基本实现施工装配化。

图1 项目效果

2 施工难点

该项目屋面造型复杂且受限于H型钢的截面特征,人字形双坡斜屋面错综复杂,屋脊高度4.80~7.25m,屋面坡角不等。主要技术难点如下。

1)屋面金属瓦安装坡度质量要求高,等高屋面(含不同高度)坡面相交处节点处理复杂(见图2a ,2b)。

2)钢梁和钢柱三维交接处节点处理困难;为满足屋面结构构造设计要求,需进行非标钢梁加工(见图2c,2d)。

3)同一双坡屋面不同高度、不同部位钢梁上翼板的朝向倾角精度控制难度大。

4)钢结构构件的加工质量,特别是钢梁钢柱的成品尺寸(长度、截面尺寸)难以保证精度。

5)檐口和屋脊造型复杂,需完成多样性构件的预制及安装。

图2 钢结构安装节点及构件示意

3 创建三维模型

为解决项目技术难点,实现加工厂制作的精度要求,并减少构件的尺寸偏差,在项目施工图设计和钢结构详图深化设计时采用BIM技术,对复杂的构件关系进行建筑模型试验。解决钢结构技术难题是整个项目实现高质量制作安装的关键,通过采用Tekla Structures软件进行实体建模,并实现在模型中的预拼装。

通过Tekla Structures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从模型中自动生成钢结构详图及各种报表,可在模型中检查各构件间的关系及碰撞校核结果,同时也可查询构件的截面尺寸、材质、重量、节点类型、安装进度管理等信息(见图3)。同时该软件建立的模型可方便地转换为其他软件格式,如DWG、DXF等,便于其他用户读取。

图3 Tekla Structures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

通过模型的建立,结合建筑的功能需要,进行修改优化,实现梁-梁节点及梁-柱节点等复杂构件的预装配(见图4),优化了设计,解决了碰撞、漏缺,避免了复杂节点放样错误,实现下料加工的精确预控,从源头上减少构件的出错率,提高了现场安装的效率和质量。

图4 节点预拼装模型

4 实际施工效果

经现场安装情况的实际检验,图纸正确率达100%,构件加工正确率98%,现场安装工作较为顺利,656颗螺栓95%可不经调整顺利安装。传统施工模式下的现场切割、焊接、烧断改造和再加工等现象得到根本改变。钢结构屋面整体效果非常好,确保了主体施工目标的顺利完成(见图5)。

图5 施工实景

5 存在的不足

1)对ALC板安装工艺掌控不够,技术准备不够充分。双坡屋面ALC板在檐口处的安装有技术遗漏。第1块板材悬挑尺寸和与钢结构衔接固定的技术处理与设计出现盲区。经方案比选和深化设计,屋檐处悬挑板的安装需角钢固定,且增加ALC板与结构的双重固定。由于设计没有考虑,施工处理没有相应作法,虽然后期根据设计要求在现场进行了固定角钢的技术处理,但对建筑外立面的观感效果影响较大(见图6)。

2)装配式施工未实现钢结构与ALC板的衔接安装节点处理。在Tekla Structures建模时,未考虑钢结构梁柱节点和ALC板安装误差,导致现场钢结构安装完成后,钢柱柱头和焊缝略高于斜屋面,不能实现ALC板子母槽的拼接式安装,且严重影响屋面平整度。屋面板安装前不得不重新对该部位进行修整,以满足工序要求。

图6 屋檐处悬挑板加固措施

3)在Tekla Structures建模时,应系统考虑相关构件的整体装配。在实现钢结构无缝拼接后,未把ALC板的安装反映在模型中,致使屋脊和坡面交汇处等板材安装时需要大量现场放样切割,不仅浪费较大、影响加工质量,而且难以保证切板精度及施工进度,同时影响观感。板材安装也需要反映到模型中实现预拼装,在模型中自动对板材编号和出图,在加工厂按照图纸完成板材加工,形成钢结构和板材在工厂的完全预制,以提高现场的施工精度及效率。

4)小型构件的质量达不到装配式的要求。由于屋脊檐线等混凝土造型构件的工厂化生产,鉴于其复杂性的模具要求和生产工艺的缺陷,加上预制混凝土构件重量较大,致使构件使用率降低,损耗率增加,给整体工程造价控制带来难度。

参考文献:

[1] 卢俊凡,王佳,李玮蒙,等.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与应用[J].城市住宅,2014(8):26-29.

[2] 修龙.装配式建筑的再认识[J].城市住宅,2016(5):10-13.

陈玉振,河南城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张亚伟,河南城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