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风 | 门的故事(一)话说中国的门文化

 风舞三湘 2017-06-22

容斋 | 发现中国风

欢迎加入,一起发现中华精彩!

微信号:rz17668

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出入的通道,而且是建筑等级的象征之一。 入必由之,出必由之。历史的风风雨雨,门,总是首当其冲。

  

门的历史

门,古已有之,最初可能只是一个供人出入的缺口。汉代时,门洞两侧建筑高耸,以示等级威严,称为阙。汉阙只存在于两汉魏晋时期,且多用于高等级建筑,对大量普通民居来说,最常见的还是木制的门。

  

千百年来,门的形制多种多样,但都可以归为双扇对开或单扇侧开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在今天都被称为“门”,但古时却有分别。中国古代,称双扇为“门”,单扇为“户”,“门户”一词也由此而来。

传统建筑中门的意义

传统建筑特别重视门,门面比作脸面,可见门的重要。门因人而分等级,自然也要有区别。

  

平民百姓的门实用简陋,基本就是满足功能要求。

  

商家大贾为显示实力,门作得夸张,甚至高过建筑。

  

王侯之家不仅门槛高,门前还有影壁、仗仪、匾楹等等,每一件都在张扬。

  

北京的垂花门最华贵,却设在四合院里,含蓄内敛。

  

张扬到极致,便是故宫的午门,巍巍峨如三座山合围,来到门前仰头望,高台上金碧辉煌,顿感自己渺小,便不由得膝盖发软,要跪下来。建筑被物化为至高权威,如同皇帝板起的那张脸。

门还寄托期盼。阙是最高等级的门,形制如同午门。岳飞想“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但他一心“迎回二帝”,得罪了继任的皇上,借秦绘之手,把他送上风波亭。老百姓离皇帝远,更关心自己的日子,在门上贴年画,有“肥猪拱门”、“鲤鱼跳龙门”,最简单的贴“福”字,年年盼望好日子。

延伸的中国门文化

  

中国社会一直以家族为单位,奉行『门阀制度』,所谓『豪门』『寒门』概念的区分就由此产生,至今还流传有『光耀门楣』『书香门第』『门当户对』『门户之见』『门庭若市』『门可罗雀』等等成语。可见,『门』这个建筑构件就成了家庭的显著标志。一个家庭的社会政治地位、经济状况首先从这个家庭的大门显现出来,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了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这是中国建筑上独特的『门文化』。这种『门文化』在现、当代已完全消失,如今在中华大地上所有人家的大门几乎都一样。

  

门代表边界。城郭有城门,宫殿有宫门,街有坊门,庙有山门,村有寨门。

  

门分割空间。“侯门深似海”,最深是故宫。沿中轴线,从前门到神武门,排列十九座建筑,门竟占十二座,称故宫是门的世界,应不为过。

  

门人、门客,说的是人与门的关系。显赫时门庭若市,衰败时门可罗雀。战国时孟尝君门客三千,多为鸡鸣狗盗之辈,失意时只有冯驩跟随。站在门前,能阅尽人间冷暖。

  

门庭、门望,涉及到精神层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为改变家族命运,只有通过读书入仕、联姻攀亲。要光前裕后,也不容易。

  

门第,与血亲相连,更为看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样,一人触犯龙颜,满门抄斩。早年间认门不认人,思维方式太过简单。

  

古戏台上两个门,“出将”“入相”,生旦净末,演尽人间悲喜。翻开史书,前门后门,旁门左道,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门当户对

  

“门当”建筑学称为“门枕石”的一部分,俗称“门墩”,又称门座、门台、门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抱鼓石用石鼓,是因为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以为其能避鬼推崇,百姓信其能避邪,故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但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门墩等等。

“门当”,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武官,象征战鼓;方形为文官,形为砚台。“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

  

“户对”俗称“门簪zan” 它具有身份等级象征,媒人在说媒时要先看这家人的门簪数量,然后再去找相同数量门簪的家人去说媒才行。一般情况有两个户对对应的是五至七品官员;四个户对对应四品以上官员;八个户对对应一品官员;九个户对对应皇权。

“户对”形式上有圆形,六分形,但多用六方形。

---<End>---

共同发展

欢迎中国风原创内容、原创设计及产品、项目交流!

投稿邮箱:fxzgf@qq.com

交流微信: nenu89    QQ:3253544

  

本文由容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收集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