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山东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页码,34/35
隙变窄。23例病人全部行cT扫描,其中L4,5或L5Sl单平面侧隐窝狭窄者17者;L4,5,
LS-一sl双平面侧隐窝狭窄者5例:L3,4,L4,5,L5。-Si-三_平面侧隐窝狭窄者1例。cT测定侧隐
窝在1.6mm~4.Imm,平均2.5mm。黄韧带厚3~5mm。
1.3病例选择标准排除糖尿病及心脏病史。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痛,跛行距离少于300m,站立少
于15min,相应节段神经根受损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1.4治疗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测定腰椎中线与小关节内侧缘的距离采用小关节内侧缘、小关节间隙或
椎板外切迹入路。腰椎中线与小关节内侧缘的距离不小于8ⅢIll者选小关节内侧缘入路,否则选小关节间
隙入路或椎板外切迹入路。以小关节内侧缘为例,在病人身上核实病变间隙,测定中线与小关节内侧
缘距离,选7号8cm针头垂直皮肤快速进针,穿透皮肤后,稍向外倾针5。~10。进针,遇到骨质即为关
节突,稍退针后垂直进针,针尖斜面仅贴关节内缘继续进针,达侧隐窝后,回抽无血、无液注入去炎
舒松混合液lO~15ml。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双侧狭窄者行双侧穿刺。回抽有血或液体者放弃本次治
疗。其它入路类似。每周一次,共3~4次。
1.5药液配制,用2%利多卡[司5ml,去炎舒tF公20mg,VitB60.2,VitB12500ug加注射用水至
20ml。去炎舒松为美国贵宝大药厂生产。
1.6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一年内无复发:有效:症状和体
征减轻,日常生活自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需改用其它方法治疗。
2结果
23例中,显效13效,占56.5%;有效9例,占39.1%;无效l例,占4.4%。总有效率95.6%。未发现明显的
副作用。
3讨论
侧隐窝是椎管两侧延伸部,是脊神经出椎间孔所经过的管道。其外界是椎弓根内壁,后方是上关节突
前壁,黄韧带外侧部及相应的椎板上壁,前方是椎体后缘的外侧部分及相应的椎间盘,内侧是硬膜外
囊。任何原因引起的该解剖结构的病变都将导致其形态和容积的改变,使神经受压而产生相应的『临床
症状与体征。
Kiraldy-Wiuiso认为侧隐窝矢状径5mm以上为正常,4m为临界状态,小于3mln者肯定狭窄。
现在认为,下肢痛与炎性刺激有关,神经根受到轻、中度压迫后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充血和水肿等炎
性反应,释放缓激肽、组织胺、前列腺素E1和E2等物质,这些介质具有强烈的致痛和刺激作用。
侧隐窝注药可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更集中有效的消除炎症,通过快速注药的压力作用,可使病变附近
的粘连得到松解。注入去炎舒松能有效地减少炎性渗出,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神经根
和周围组织水肿减轻。消除神经根刺激,并有抗结缔组织增生,抑制组织胺5一羟色胺及P物质等致痛物
的产生和释放。注入局麻药可中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松驰肌肉痉挛;消除伴随的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
不良。VitB6及''NitB12有营养神经的作用。
我们认为侧隐窝注药,直接作用于患处,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特别是对病程较短的患者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类固醇类药物的副作用及操作准确性。
不同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枣庄市中区人民医院麻醉科(277600)杜玉明李俊王宁英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比较多见,使引起腰腿痛及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我院疼痛科自1999年
以来,分别采用硬膜外滴注、单次硬膜外阻滞、单次骶管阻滞、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现对
file://C:\wINDows\TE归\Rar$Ex31.8999\2002山东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4.htm03—10.27—7
,
2002山东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
比观察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页码,35/35
I.i一般资料本级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18~68岁。椎间盘突出的间隙L3~420傍J,L5
~s162例,均系cT扫描证实。将150例分成三组,每自1501咧。
1.2治疗方法A组:硬膜外滴注法:根据脊神经受累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棘间隙,做硬膜外穿刺,置入
硬膜外学管,留置3cm。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3ml,观察5min,无全脊麻征象,接滴注液e滴注液配
方:2%剩多卡因lOml,O.5%布比卡因3ml,地塞米松lOml,维生素B12lmg,生理盐水加至
lOOml。硬膜外滴速15~30:滴/min,每周l~2次,4次为一疗程。B阻:硬膜外单次阻滞:在脊神经受累
的棘间隙,达硬膜外腔后,一次性注入阻滞液。阻滞液配方:强的松龙2ml,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
B12lmg,生理盐水1lml,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c阻:骶管单次阻滞:取侧卧位,行骶贯穿刺,
成功后注入阻滞液,阻滞液配方;强的松龙12ml,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lmg,生理盐水11ml,
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
2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①优:疼痛消失,活动自动,可恢复原工作;②良:疼痛基本消失
可参加轻体力劳动:③差:疼痛减轻,但活动有障碍;④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三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3~5次治疗,疗效结是见表1。三组的治疗优良率在84%以上
注效果最佳。
功能障碍改善
尤以A组硬膜外滴
三级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心晕、恶心等,以A组发生率最高,多因滴注阻滞液速度过快所至,无需处
理,可自行缓解。
3讨论
硬膜外滴注、硬膜外注药、骶管注药,药物均到达硬膜外腔,药物吸收后,渗透至神经根,对粘连、
水肿而受压的神经根发挥作用,能够消除神经根的水肿及充血,松解神经根粘脸,营养神经根。
硬膜外滴注,以大容量的药物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神经根,有液体解剖作用,可使神经根于突
出的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分离,消肿止痛,治疗效果最佳,但其操作较为复杂,硬膜外滴速必须严格
控制,以免造成头晕、恶心等并发症的发生。
硬膜外一次性注药,方法简化,操作简单,疗效佳好。
骶管阻滞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但是个别成年人骶裂孔变异,骶管穿刺困难,疗效欠佳,失败率高,可
选用硬膜外注药法。
总之,上述三种方法均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11。://C:\l”1NDOWS\TEMP\R;arSEX31.8999\2002山东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4.htm03—10—27j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