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见(第24期):写在升学季的凿壁偷光

 lj0279 2017-06-22




写在升学季的凿壁偷光



匡衡,汉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勤奋好学博古通今经学绝伦刚直不阿。不过,我们所熟知的匡衡多半来自于成语“凿壁偷光”,不知道在今天的小学生课本中还有没有这个故事。我想,应该会有吧。因为,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匡衡,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这个第一励志的成语,更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


这幅“凿壁偷光”是否有误?大家一起来找茬儿~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却没有烛光用来照明。邻家虽有烛光,但那点点的光亮却照不到他的家里来。于是,聪明的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就借着这一束光亮来读书。同乡之中有个大户人家,不仅有钱,而且主人的名字很动听,姓文名不识,家中却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慨,就把书借给他读。后来,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并被拜相封侯。


(西汉) 乐安侯印


匡衡,东海承县人。少时好学,家贫,没有蜡烛,凿壁引光以观书。中弟,因所对不合令条,任为太常掌故,又補调平原文学。元帝即位,任郎中,后迁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前三六年)为丞相,封乐安侯。建军始三年(前三〇年),因多取封邑土地等事遭弹劾,免为庶人,终于家。


少年匡衡勤学好读,后位极人臣,以远见卓识忠谏护国,终成一代名相。

相比家境贫寒的匡衡缺少的那束烛光,我反而有些心疼今天锦衣玉食的孩子们。


又是一年升学季,小升初、中考、高考,焦头烂额的家长们,愁眉不展的孩子们,待尘埃落定,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每一个转折点,都需要几年的苦学为基本,所有的麻木与无奈只为那一刻的一鸣惊人,不知孩子们在读书中到底还有几许快乐。如果把匡衡“凿壁偷光”的图画挂在学校的宣传廊,如果需要加上几个文字,会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吗?如是,不知匡衡穿越而来,会做何想?他会为自己有如此的境界却不自知而羞愧吗?


学海无涯,如果处处只一个“苦”字,“学”又有何意义?


思绪回到二千余年前,你会发现,匡衡看到了邻家的烛光是快乐的,在墙上凿出个洞是快乐的,看到偷来的烛光照亮了借来的书是快乐的,那个载满了苦字的小舟此时离他是很远很远的。


如果能够有匡衡此时读书的快乐,此时内心的光明,即使一束读书的光亮也要靠凿壁去偷来,那又如何?


子非鱼。我们都不是匡衡。


也许,匡衡正在窃笑。笑你。笑我。




90%读者会继续阅读


● 他是中国印学史上最有关系而又最有贡献之人

● 马士达生前与李刚田合编的唯一一本篆刻理论著作

● 看完这本书,你对韩天衡、王镛、石开等大咖的篆刻可能会有颠覆式的认识


>>有酬征稿 点击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