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转载,作者:交易链,更多股票好文,请下载天天看盘APP 记得许久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大致讲的是信任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商业设计应该将建立信任纽带作为重中之中,这才是最省力,最长青的。虽然最后署名不是自己,但觉得那就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意趣,曲曲折折后喜欢一些朴实的东西:信任就是无法准确描述但很微妙的体验。 十多年前就进入了股市,直至现在我也不敢讲我真的懂投资。进入股市时非常不幸,恰逢电视咨询颇为风骚的年代,媒体分析师与电话营销疯狂榨取股民的价值。为何叫榨取?因为从业人员几乎没人相信会给投资者赚钱,只是利用媒体的权威,分析师的牌照等让股民无从辨识,最后在令人紧张、激动的电话营销中完成购买。 中国股民大概有很大部分是在此种情况下普及了许多股票知识,也培养了一大批只重短期交易的投资者。因为这种模式永远无法跨越时间的长河,每一次波动都意味着变数,只有尽快将客户变现才是最佳途径。股票也一样:止损要快,止盈要快,升级要快,变化门庭要快,流动性要快……这也是为何技术分析在中国如此壮阔的原因,有这样的土壤,必然有这样的生长。 此商业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建立信任,盈利完全建立在充沛的流动性上,但这种流动性始终会枯竭。每个人一生中与之结缘的人总是有限度的,当迅速用扼杀式方法用尽这些资源,那么苦日子就会到来。 我在#交易链#曾经讲过,一旦习惯形成,再去扭转就十分困难,特别在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投资体系有问题的时候。我一亲戚也常常参加一些学习班,学技术分析、量价分析,每天开开心心的去,开开心心的回,说老师牛哦!收获满满的样子。但具体交易上总是不太如意,还得经常守在电脑旁揪着心。 对投机、造假、撒谎或者种种阴谋论习惯后就会不由自主的陷入,会存在“所想即所见”现象:无论你干的事,接触的人常常都会是这样的,形成所谓的“圈子文化”。常常会在其中而不自知,更重要的是,如果转型会对既定关系进行重新评估与定义,与过去的许多逐渐分离,实际阻碍是非常大的,很多人在转型遇到困难时会重新回到原来体系当中。 建立一个好习惯可能需要3年,甚至更长,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阅读或者一个心灵鸡汤暂时的慰藉就可以改变的,而是需要强力的引导和日复一日的练习才可逐渐转变。在投资领域我们讲好习惯就应该依赖好的投资交易体系,体系化的东西可以让自己有相应的约束,并强行转为习惯。 好的体系必定带有对于一般规律的审视,在尊重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寻找不同的方法论。规律又可称之为常识,比如因果规律,难道克隆羊就超越因果了?机器人就超越因果了?其实任何技术进步,科技发展都不会超越因果规律。假设你选择的一个体系是逆规律的,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不会太好,如同你在冰上盖房,虽然冰没有融化是可以盖的,但春暖花开时就完蛋了。 经营一个企业,不可能刚投了钱就有收获,有些很久都没有什么收获。中间会遇到很多问题,自身的问题,市场的问题等等,所以,这需要耐心,等待它开花结果,这也是规律。波动根本不是问题,核心是什么,核心是真的会分析企业、挖掘价值,这就是需要下工夫的地方。活的东西都有波动,不波动说明死了或者证悟了。 建立体系的目的是养成习惯,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我们现在举手投足都蕴含着习惯的力量,我们对人与事的判断都有自己的模式,这些都是习惯,这是日复一日熏习的结果。投资领域很多人的习惯就是投机,这也是熏习的结果,外面太多这样的言论了,许多人还想修饰一番:“我好歹还是在基本面分析的情况下投机。”实际情况怎样呢?基本面是为了做个掩护,底层就是博弈的那一套。 世间上最好的力量,就是反省。反省并不是自己的缺点一定比别人多,而是尽量让错误、缺点少在内心沉淀,不让其在内心腐烂,让它见光,**与错误常常见不了光,见光就没了。假设你因恨一个人让自己痛苦,觉得对方一定也恨你,但恨对方非常累,于是有一天和对方讲:我一直都有些恨你,因为某某事,我觉得我错了,今天讲给你听,对不起!今后不用揣着这个事再想了。这么一来,你轻松了。 许多人想过去古人的“一日三省吾身”会不会累趴下?我想肯定不会,因为内心是很自在的,越是自律的人实际上越自在。 归根结底,人生一世,什么是大事?生老病死乃大事,其它皆小事,但观察大事,洞悉小事,了知背后的因缘确实并不容易。错误的道路是一路不知疲惫的狂奔,以为天涯海角有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最后发现,天涯海角也不过是另一个天涯海角的启程;正确的道路是随时行在道上,永远坚持返归自心,无论在天涯还是在茅棚,发现一切由自己起,也由自己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邮箱vickiz@foxmail.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