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考试季,也是作弊季。 考前忙碌的只有两拨人:一是临时抱佛脚的;二是忙着做小抄的。 @美美de喵啊:
先来看看花式“作案工具”。 最初级的:小纸条夹带。 不过这位童鞋,夹带也要走点心,像你这样直接把小抄一起交上去的,是要挑战老师的底线在哪吗? @木轶不是木义:
升级版的:人肉夹带。 指甲啦、胳膊啦、大腿啦。这时候胖纸就很有优势,表面积大,可以抄的字数多。 温馨提醒:选择此方法作弊的女生一定要穿裙子,穿裙子总比在考场上脱裤子方便。 技术型:印在瓶子上、证件上、或者专用考试笔。 科技型:手机、手表、眼镜...... 在作弊这条路上,真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来我往,养活了一大批人。 不要以为自己的作弊手段有多牛掰,古人很早就有了。 方法主要是夹带。 当时文房四宝是考生考试必备之物,因此空心的砚台、墨锭、毛笔等都是常见的夹带物品。除此以外,把夹带缝进衣服、鞋底、藏在头发里边等等都是古代考生常见的手段,甚至有藏在馒头里边带进考场的。 根据文献记载,乾隆11年(公元1743年)顺天府乡试,动用了军队进行搜检,不少考生抛弃身上所带的夹带。考场外有上千份夹带,堆积如山,有2800多考生临场脱逃,点名不到。 这是天津小伙郝笛收藏的一套完整清朝道光年间考试作弊工具。 共9卷本,长4.5cm,宽3.8cm,厚0.5cm。每本内约有10几篇文章,共10多万字,还配有一双可藏匿卷本于鞋内底层的加厚底男布鞋。 是不是瞬间觉得人类的智商几百年来也没提升多少? 清朝康熙年间由于作弊过于猖獗,当时规定举人进入考场必须披头散发,并且只能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除此以外,用个小篮子装着笔砚、食物入场。 由于科举考试入场时间在后半夜,往往天还没亮,披头散发穿着拆缝衣服的举人排队入场,远远看去,那场面真是慎得慌~~ 人,为啥要作弊呢? 1996年,心理学家、经济学家乔治· 洛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提出了一个冰冷、理性的公式:人们比较采取不道德行动带来的利益和需要承担的成本,然后做出相应决定。 而心理学家麦克斯·贝泽曼(Max Bazerman)则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作弊与否的决定是在我们的潜意识层面做出的。它是各种情境力量作用的结果,而我们很难感知到这些力量也有可能根本就感觉不到。 心理学家还做过各式实验,发现以下三种情景会大大增加一个人作弊的机率:
那如何才能防止作弊? 没辙。 心理学家研究了一大通的结果是:诚实、公平和同情等性格看得更重的人维持着对作弊诱惑的免疫。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问题。
三观如此端正的波叔还是要奉劝菠菜,好好学习,诚实应考。 等你成长了、成熟了,就会发现考试作不作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 所以,跟叔聊聊当年你是怎样假装没在作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