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太后对北魏有怎样的贡献?她与孝文帝有血缘关系吗?

 半城湖之缘 2017-06-2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魏文成皇后冯氏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人物。她不仅在献文帝、孝文帝两朝,先后以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身份两次临朝称制,执掌北魏政权达十六年之久,而且在政治上雄心勃勃,励精图治,颇有作为。尤其是在北魏太和前期(477一490年),她排除鲜卑贵族和汉族上层人士的阻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巨大的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在她去世以后,北魏孝文帝继续推行改革事业,从而形成“太和改制”的高潮。因此,冯太后作为太和改制的开创者和主持者之一,对北魏贡献巨大,不失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文成冯太后是汉人,原籍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她的祖父冯弘,是北燕的第二代国君。父亲冯朗,为冯弘次子,封广平公。冯朗兄弟三人,哥哥冯崇,弟弟冯邈。冯弘即位时,北燕政局混乱,国势日蹙。太兴二年(43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出兵,大举进攻北燕。在魏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冯崇兄弟因不满北燕的黑暗政治,又迫于慕容皇后的陷害,遂以辽西之地投降了北魏。

冯崇兄弟降魏后,太武帝以冯崇为车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冯朗也因功为秦雍二州刺史,封西郡公。冯朗在燕时,娶乐浪(今朝鲜平壤)女子王氏为妻,生有一男一女。归魏后不久,王氏在长安又生一小女儿,这就是后来的文成皇后冯氏。

承平元年(432)文成帝拓跋浚即位,冯氏14岁,被选为贵人。太安二年(456)冯氏被立为皇后,与文成帝相亲相爱,度过了八九年的美好光景。和平六年(465)五月,25岁的文成帝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12岁的太子拓跋弘继承皇位,就是献文帝,冯氏被尊为皇太后。因皇帝年少,冯氏开始第一次临朝称制。

冯太后执政后经历了以下重要事件:

1.平定乙浑叛乱

乙浑,本姓乙弗氏,后改乙氏。乙弗本是部落名称,晋时世居青海,为鲜卑吐谷浑之支族。十六国时期,乙弗部族或降西秦,或随拓跋鲜卑徙居代北,以后遂散居在关中和代北地区。北魏建国后,乙弗部落酋帅多拥众归附,是较早归魏的内迁诸姓之一。乙浑先人何时归魏,史载不明。但文成帝在世时,乙浑已官拜车骑大将军,赐爵东郡公,地位非常显赫。到和平三年,他又进爵为太原王,成为北魏政权中的重要人物。乙浑素性狂傲,嗜杀贪权。文成帝在位时,由于皇帝严于法治,加之朝中辅佐甚众,因而未敢轻举妄为。及文成帝去世,献文帝即位,他见皇帝幼小,皇太后又不掌朝权,便狼子野心大暴露,阴谋夺取皇位,颠覆北魏政权。最终被冯太后镇压。

2.第二次临朝称制

皇兴五年,献文帝退位,孝文帝即位,冯氏升为太皇太后。

3.稳定政局,主持改革。

冯太后主持的改革,始于太和八年。最初推行的是“班禄制”,其后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在思想文化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她重视教育、恢复礼乐、尊儒崇经、严厉禁止巫筮、谶纬、同姓通婚,提倡汉化。

4.励精图治

冯太后第二次临朝称制之后,在政治上励精图治,颇有作为。她整饬吏治,重视人才,虚心纳谏,宽刑简政,从而使得太和前期政治比较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成为北魏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5.培育孝文帝

冯太后是献文帝的“嫡母”,而非生母。所以,献文帝和他的儿子孝文帝,这爷俩都和冯太后没有血缘关系。

献文帝是文成帝与李氏所生之子。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二月,也就是冯氏被册为皇后的第二个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珪当年所定的规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李氏被赐死后,冯后便担当起了养育之责,将拓跋弘视若己出,竭尽慈爱。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冯太后:8-49岁,名冯淑仪,罪臣冯朗之女,父死,她被罚入宫中为婢。幸得左昭仪冯姑的照顾、教育,冯淑仪成为天资聪颖,姿色绝佳,有见识,有才华的宫中佼佼者,被立为贵人,为文成帝所宠爱,又为常太后所眷顾,通过铸金人成功而立为皇后。文成帝病逝,冯太后以投火殉葬之举赢得朝野崇敬。使其在献文帝接位后,经历一番周折,终于诛杀了妄图篡位的丞相乙浑,临朝称制,威望日隆。孝文帝拓跋宏生,冯太后不得不还政于献文帝,专心抚育太子,但朝中大事仍要过问。  献文帝与冯太后政见不合,受冯后挚肘,不得以18岁逊位,自为太上皇帝。孝文帝5岁登基,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但是大臣拓跋子推等却挟献文帝与之对抗,杀了其宠信的中常侍李弈。冯太后为根除推行新政的阻力,毅然将献文帝及其亲信一网打尽。在经历长期、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冯后耳濡目染,对其性格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在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因连年征战,北魏国库空虚,大量难民流离失所,地方豪强乘机兼并土地,官吏贪腐成风。雄才大略的冯太后广开言路,重用人才,接受重臣李冲等建议,突破重重阻力,推行了班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等三项改革,取得成功。北魏国力自此迅速增强,同时推动了鲜卑游牧文化走向先进的农耕文化,对促进民族融和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冯太后应是最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之一,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起到了可贵的作用。  冯太后具有远见卓识,善于识人用人,生杀决断,威严有加,但又胸襟广阔,有大丈夫气魄。她生活简朴,体恤下民。感情上大胆而丰富,她23岁守寡,先后宠爱过俊美的李弈和才华横溢的李冲。当然作为一个复杂性格的女性,为自己和冯氏利益,她也演绎了斩断哥哥冯熙的爱情,牺牲冯熙女儿等常人无法接纳的行为,而这些恰恰勾描出了这个两度临朝称制,纵横草原大漠之中,大魏国一代帝后的丰姿。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北魏太后冯氏是一个传奇的女人。冯氏早先是北燕皇族,祖父冯弘是北燕国君。北燕被北魏打败后,冯氏的父亲冯朗向北魏投降。冯朗投降北魏后,任西城郡公。但冯朗最后还是因罪被杀,具体原因没有记载。冯朗死后,冯氏受其牵连被充入宫中为奴。

成为奴婢的冯氏并没有很可怜,得姑母冯昭仪帮助,长成一个大家闺秀。拓跋濬即位后,为文成帝,封十一岁的冯氏为贵人。成帝还是太子时,就看上了冯氏,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成帝统治时期,知人善用,一改少数民族当政,重用汉族官员,稳定了北魏的发展。

公元456年,成帝封十四岁的冯氏为皇后。成为皇后的冯氏并没有眼高于顶,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为成帝省了不少心。北魏有一个古老的规矩:儿子被立为太子,母亲就要被赐死。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外戚专权。成帝的儿子拓跋弘被立为太子后,生母李氏被赐死,冯氏便成了拓跋弘的养母。

冯氏自己没有孩子,把拓跋弘视如己出,弥补了拓跋弘缺失的母爱。公元465年,成帝驾崩,年仅二十六岁。成帝的离去,让冯氏痛不欲生,整日以泪洗面。按照北魏旧俗,国葬时要将死者生前的衣物焚烧。后来,火越烧越大,竟引发了火灾。冯氏得宿卫监李奕相助,才逃离火海。

同年,太子拓跋弘即位,为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二十三岁)。由于文帝太过年幼,车骑大将军乙浑一直有篡位之心,不把文帝和冯太后放在眼里。冯太后知道后,并没有惊慌,反而胸有成竹的部属着一切,成功镇压了乙浑叛乱,稳定了朝中局势。

冯太后怕朝中再出问题,临朝称制。公元467年,文帝的妃子李夫人生下一子拓跋宏。冯太后喜得长孙,非常高兴,把政权还于文帝。文帝亲政后,颇有作为,提拔了很多不被冯太后重用的人。成帝死的时候,冯太后才二十三岁,正是一个女子的大好年华。正因为如此,冯太后不甘寂寞,看上了朝中的三个帅哥,并让他们轮流侍寝。

这个三帅哥分别是,吏部尚书王睿,南部尚书李冲,宿卫监李奕。三人与冯太后的事情在宫中人尽皆知,后来传到文帝耳中。文帝知道后,觉得有失颜面,将李奕处死。李奕的死彻底惹怒了冯太后,逼文帝退位。文帝顶不住压力,无奈之下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拓跋宏(孝文帝),自己成了太上皇。

成为太上皇的文帝,并没有放弃实权。大大小小的国事都由他亲自处理,还多次率兵北征南讨,大胜而归。公元475年,文帝在平城北郊举行了大阅仪式,深得民心。冯太后见这样下去,文帝会对自己不利。一天,文帝去拜见冯太后,死在永安殿,大家都说是冯太后毒害了文帝。

文帝死后,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孝文帝尊她为太皇太后。冯太后虽然毒害了文帝,但对孙子孝文帝还是十分疼爱的,一直培养他的治政才能。北魏初期,官员是没有俸禄的,官员只能靠皇室打赏和贪污获得收入。冯太后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推行太和新制,效仿汉人,实行俸禄制,减少了贪污现象。除这些之外,冯太后还颁布了均田令,把土地按人口分配给农民,使北魏的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文明国度。

冯太后另外两个男宠王睿、李冲,对冯太后十分忠心。王睿长相英俊,孔武有力,有家室。李冲虽不及王睿阳刚,但长相白净,有阴柔之美。有一次,冯太后和孝文帝去观赏老虎,一只老虎冲了出来。当时左右侍卫都不敢上前,王睿见到后将老虎驱走,救回了冯太后。此次事件,冯太后看到了王睿的忠心,对他特别信任,接连给他升官。

冯太后一生为北魏做了很多贡献,除了毒害文帝和宠幸男宠被人诟病外,没有别的缺点。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时年四十八岁。冯太后生前使北魏成为文明国度,死后谥号为“文明”,又被称为“文明太后”。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