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的通航和临清城的建立,不仅带来了临清商业经济的极大繁荣,而且出现了一些以运河流通为依托的手工业生产,并且渐成规模,形成特色。这其中,既有官办手工业,也有民间手工业。官办手工业一般都分布在运河岸边,以贡悲愤填膺烧制和船只修造为主。民间手工业多集中于城内,以竹木加工、酿造和皮毛加工等为主。在明代,全城81条街巷中,以手工业命名的街巷就有31条,且各有专业市场。清康熙以后,政府采取招诱流亡,奖励垦芳、轻徭役、薄赋税,取消匠籍等政策,对临清手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临清手工业发展到裘皮 、丝织等待6个行业。一首至少传唱了300年间的民谣唱道:临清宝,真不少,瓜干枣脯千张袄。陈家剪子毕家刀,王一摸镰刀不用挑。竹油篓,柏木筲,桑家秤杆灵又巧。甜酱瓜,百籽糕,晋京腐乳味道好。这是当时闻名遐耳的临清部分手工业品的生产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