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史南北对峙中,两淮平原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江上看云人 2017-06-23

提到南北对峙,秦岭、淮河这一地理分界线立刻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不过,封闭的地理、丰富的物产、暗弱的民风,使得西南地区往往自成一体、游离在南方政权之外。脆弱的联系、唯一的通道,更让南方政权只有在强盛时才会尝试控制四川。

在这种情况下,长江、黄河之间的两淮平原就异常重要,成为南北双方交战、拉锯的主战场。

外高内低的盆地地形迫使四川政权将防御重心放在外围。一旦南郑、夔门、剑阁这些外围要地丢失,四川政权就大势已去,军事上对这种缺乏回旋余地的防御体系非常忌讳。

和四川类似,两湖的重担系于襄阳一身。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的存在,使得北方骑兵没有迂回的空间,只能走南阳盆地,强攻扼守汉水的襄阳。襄阳失守,北方进可攻武昌、图下游,退可取江陵、谋湖南。

与巴蜀、荆楚相比,两淮平原可谓是天然的战场。

两淮地区平坦广阔、少有山脉,是北方骑兵驰骋的理想场所。同时,湖泊、河流众多,可以有效迟滞、阻碍骑兵突进。加上人口密集、坚城众多,是南方防御的最优地点。除此之外,这里一城一地的得失对整体战局影响不大,南北双方都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430年,志得意满的宋文帝发起北伐。雨季,宋军利用河水暴涨的机会,迅速将兵力和物资投送到黄河流域,收复了以洛阳为核心的黄河南岸地区。不过,冬季一到,北魏骑兵就跨过结冰的黄河,蹂躏、扫荡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刘宋取得的成果顿时化为泡影。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足的物资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秦岭、大巴山脉间的道路险峻异常,转运粮草之艰辛连实力雄厚的北方都难以承受,更不用说南方了。因此,四川一直都是次要战场。

南阳盆地的情况比四川稍好,由于靠近富庶的中原,不仅转运方便,而且补充迅速。但是,桐柏、大别等一系列山脉的存在,让以步卒为主的南朝军队可以肆意渗透、骚扰北军粮道。

对北朝来说,虽然不擅长水战,但是两淮水系同样可以用来转运军需、缩短补给线。何况,两淮地区农业发达、拥有鱼盐之利,便于就地补充。

四川离东南太远,本身独立性太强。于是,四川只能在南朝强盛时锦上添花,不能在南朝衰弱时雪中送炭。

东南政权“无两淮必弱,无两湖必亡”。虽然荆楚地区对吴越起着屏蔽作用,但是,因为荆楚位居上游,所以对吴越造成的压力也是巨大。

东晋时期,桓玄据荆州造反,差一点取司马家而代之。南齐末年,宗室萧衍自江陵起兵,直接篡齐建梁。

古语云“守江必守淮”。意思是,构建长江防御体系必须以淮河地区为缓冲。

所谓的防守,并不是被动挨打,而是有攻有守、动态防御。史书上经常记载两座城池互为犄角,或者在城池外设立小寨以为依托,就是这个意思。

长江虽然是天险,但如果不防守两淮,天险就变成敌我共有。何况,长江下游采石、京口两处水浅易渡,更加需要缓冲和预警。

最重要的是,南朝如果控制了淮北,就可以对黄河流域构成严重威胁,借此以攻代守。

明末,明军精锐骑兵在朝鲜战场上消耗殆尽。努尔哈赤造反后,明军不敢出城野战、困守孤城。结果,努尔哈赤不仅集中兵力一个个拔除明军据点,还围城打援、消耗明军有生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