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脸上就写着两个字,不服。”
2001年的艾弗森,2006年的科比,2012年的詹姆斯,以及2016年的威少、杜兰特,脸上都写着这两个字,不服。
1990年,东部决赛,公牛又一次3:4输给活塞,我看到赛后的乔丹,眼睛像红肿的牛眼。几年了,活塞仿佛是乔丹永远过不了的坎儿,底特律的坏小子们场上场下不给那头芝加哥牛犊一点儿面子,孙猴子好像永远翻不过如来的五指山。
但那是底特律最后一次嚣张,1991年的东部决赛,乔丹胖揍底特律,4:0横扫。翻过底特律这座山头,此后就是人们熟知的90年代的乔丹故事。
2002年,姚明加入NBA,我当了好几年的姚黑,直到2009年西部半决赛。那年,麦迪赛季报销,季后赛第一轮穆大叔报销,第二轮碰上当时如日中天的湖人。
那一轮的火箭打湖人,就如同2001年的艾弗森打湖人,或者如2016年詹姆斯1:3落后强大的金州勇士。所有人都觉得,没有可能的,对方就是一座大山,你绝无可能翻过去。
姚明不服啊。至今记得半决赛第一场,比赛还剩5分钟,火箭只领先6分,姚明被科比撞到膝盖,痛苦倒地。火箭队医拥上来,把他架出去。那时候,我们这些看比赛的心都到了嗓子眼。走到球员通道时,姚明却突然回过身,一瘸一拐走了回来,继续上场。最后四分钟,姚明拿下8分,生生把湖人给干了。
我总觉得,对于如今的姚主席来说,那不只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更是他顶天立地当男儿的人生转折点。我们这些姚黑,也从此路转粉。那场系列赛之后,姚明几乎就生涯报销了,可是,那又如何呢,在篮球世界里,这一轮的高光时刻抵得上十年的庸碌生涯。
引用今天早上杨毅的这篇写艾弗森的文章中这段话:
“在费城,我第一次听到全场高呼BEAT LA,所有的球迷都会得到一块毛巾,上面写着BEAT LA。在美国的体育世界里,大家一有机会就会喊BEAT LA。其实人们和洛杉矶无冤无仇。BEAT LA,讲述的不只是你打败洛杉矶,而是你向权贵、强势的挑战。无论你来自怎样的小城,你代表怎样的阶级,你有怎样的家境,你处在怎样的劣势里,壮志在胸,皆可一战”。
是,NBA是一个庞大的精密运转的机器,伟大的NBA前任总裁大卫斯特恩和他的继任者们熟谙这个联盟的一切规则,他们缔造了如此精美华丽的人类运动盛宴。今天,全世界有无数的体育机构、新闻机构、数据分析机构围着它转,以及会有无数的医疗机构、商业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政治组织围绕着它的球星产生各种衍生活动。NBA是人类理性能力到极致的产物。
可是,我要说,推动NBA生生不息,在中国,在全世界赢得如此多的死忠粉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精神的,是形而上的,是感性层面的。或者这么说吧,就是不服。球员的不服,球队的不服,或者一个球队所在城市的不服,一个球员所在国家的不服。
克利夫兰,美国三大体育职业联赛中,几十年的历史里,这座城市从没拿到过一个全国冠军,像一个诅咒,一个魔咒。他们最指望的詹姆斯居然会在2010年叛逃,一切看上去永无希望。可是,这座城市仍然没有放弃一丝的可能。他们招来了欧文、乐福,和詹姆斯和解,而詹姆斯投桃报李,给他们带回了这座城市历史上第一座全国冠军。
还有那些国际战队,阿根廷人吉诺比利,法国人帕克,中国人姚明,西班牙人加索尔,德国人诺维茨基,刚果人穆托姆博,无一例外都是在这个联赛为自己的种族和国家正名。吉诺比利是二轮秀,帕克的选秀也一般,姚明最初在美国各种被欺负。诺维茨基一直被认为是德国软蛋。结果如何?2011年,全世界都被德国人打服了。2007年、2008年时期的吉诺比利,像风之子,带着阿根廷队把美国队打得找不到北。还有湖人时期的加索尔,2010年总决赛隔扣加内特,从此洗刷软蛋之名。
NBA著名的slogan是这么说的:where amazing happens。NBA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奇迹永远在发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场比赛会发生什么。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个联盟的不服精神。永远会有威少这样的赤胆忠心,全世界背叛我,我也绝不低头,永远会有科比这样的反骨逆贼跟全世界为敌,全世界都在咒骂我,我就是要这么干,永远会有詹姆斯、杜兰特这样的,我做的决定,全世界都不能干涉,爱谁谁。
美国人估计不怎么讲中国那种“气”、“势”、“道”、“轮回”之类的东西。但是NBA的故事最终似乎都朝着这个方向去了。我们看到的很多传奇,也都好像经历过一次西游记,势起势落,降妖伏魔,磨难重重,无论取不取得到真经,最后都是好汉一条。
“这小子的脸上就写着两个字,不服”。
如果有人这么说你,我觉得,那是在夸你。无论它是怎样的强权,怎样的势力,或者无论它接下来给你怎样的苦头,你都要继续不服。你的鼻孔要永远向上,你的头不能轻易低下,吃再多亏也不要轻易服软,吃再多苦也不能认输。全世界都会嘲笑你、咒骂你,相信我,骂你傻逼不过是因为他们内心害怕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软蛋。
世界上没有任何强权不是欺软怕硬,而你没有什么可失去。
你就是得,不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