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生何时传入老北京 探究花生的“中国史”

 乌拉盖河 2017-06-23

在老北京的生活中,花生角色重要:涮羊肉小料中有花生酱,下酒有花生米,零食有卤花生,茶汤要加花生碎,年节家祭必备长生果……可花生是何时传入老北京的呢?

一般认为,花生原产地在美洲,明末传入中国。但元末贾铭的《饮食须知》中即有“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食,滞气难消”之说。

对这条记载,学者观点不一,因接下来有:“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花生并不辣,食之亦无风险,为何如此危言耸听?

一种观点认为,贾铭笔下的“落花生”是一种香芋,它们皆落花而生,清代有人把马铃薯也误为“落花生”。

不过,明代黄省曾说:“甘美可食,茎叶如扁豆而细,谓之香芋。又有引蔓开花,花落即生,名之日落花生。”可见时人了解香芋与花生的区别。

花生会引发过敏反应,90%的食物过敏死亡由它造成,故欧洲人引入后,并未在欧洲大量种植,只在非洲推广。受基因影响,中国人对花生基本不过敏,但不排除这种可能:元末时尚有过敏反应严重的人,甚至“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但在战乱中,过敏体质的人渐被淘汰,或远遁他乡,使花生在中国成了安全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晋代嵇含编纂的《南方草木状》中,提到“千岁子”,称它“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皮壳青黄色,壳中有肉如栗,味亦如之”,有人怀疑,“千岁子”即花生。

花生是否也源于中国,可能不重要,因为在舶来之前,“千岁子”未广泛种植,舶入后,花生也只在南方普及。当时老北京吃花生,大概要通过大运河自南方运来,清代学者郝懿行于l8世纪80年代曾在北京看到“友朋燕集,杯盘交错,恒擘壳剖肉,炒食殊甘。俗人谓之落花生”。

到了清末,北方才开始大量种植花生,主要在丘陵地带,花生五月播十月收,而冬小麦最晚也要九月下种,种了花生,冬季土地便只能放荒,得不偿失。红薯当时在北方不普及,也有此原因。

1898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建设了青岛港,山东花生因此大量出口,农民得利远超种粮,花生从此成为山东重要的经济作物,但花生不能连作,否则第一年产量会下降10%,第三年会下降30%,而红薯与花生轮作效果极佳,两者对土壤、肥料要求都不太多,生长期亦近似,趁此机会,红薯也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一轮热潮直到1932年世界经济危机、花生出口滑坡为止。

北方花生产量迅速增加,导致价格下降,花生走进了老北京的日常生活,算起来,这应是距今一百二三十年的事。

HN009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HN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