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莲花山麓莲花香——保护名人故居,打造“人文霞浦”

 独钓秋江雨 2017-06-23



黄寿祺

6月15日,虽然阴雨连绵,但在霞浦县文物保护单位——黄寿祺故居内,工人们仍在加紧进行内饰修缮。


1912年,伯父就出生在这。”黄寿祺的侄儿黄高义告诉记者,黄寿祺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对故居有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岁月的侵蚀黄寿祺故居早已变得面目全非。黄高义介绍,位于盐田乡盐田村的祖屋修建于清代。1955年,故居被征用为办公楼,10年后,又改造为当地卫生院。由于经历多年风雨,加上一些人为破坏因素,1997年该故居被鉴定为危房。


今年4月,霞浦县相关部门经过调研,决定按照“修旧如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投入130余万元对黄寿祺故居进行修缮,修缮工作预计将于今年9月份完成。

(黄寿祺读书照)


黄寿祺简介



1.生平事迹


黄寿祺(1912-1990),字之六,号六庵,一度自号巢孙,霞浦县盐田人。民国元年生于清末秀才家庭。早年游学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师事曾国藩再传弟子尚节之(秉和)及章太炎高足吴检斋(承仕)等著名学者。返闽后,先后执教多所高校,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著名易学专家。



2.著作


著有《六庵诗选》、《易学群书平议》、《楚辞全译》、《周易译注》、《周易研究论文集》1-4辑(后三书系与人合著或合编)等专著和《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易学之门庭》等专稿。


3.人物评价


黄寿祺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诲人不倦,处事认真,操守清正。晚年身兼福建省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常委、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韵文学会顾问、省语文学会会长及美国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等多种职务,他平时生活俭朴,不义之财不取,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也从不希冀图报。所写'愿将暮齿为蚕烛,放尽光芒吐尽丝'、'但期薪尽能传火,却望才良早入班'等诗句,毕现其高尚精神。


(黄寿祺故里石碑)


黄寿祺先生的故居在盐田莲花山麓。莲花山不高,在没有围海造田之前却可以一览海口的风景。那里本是海埕,海面比现在宽阔,景象恐怕也比现在壮观。


盐田渡在曾经的地方史上也颇负盛名。于钓岐附近海面,还有随着潮汐裸露出来的沙埕,形似一条巨大的鲸鱼,名噪一时的盐田沙蛤便盛产于此。


再下,有莲花屿,形状象浮莲,传说是浮于水上,能随着季节漂移,且与莲花山形成呼应。



罗霄琴水信清嘉,


行客途中却忆家。


我本莲花山上客,


何期今又到莲花。


这首《莲花县途中作》就是黄寿祺先生先生早年思乡之时写的诗作。


(黄寿祺遗世书法)


据了解,黄寿祺先生故居的修缮工作,只是霞浦县积极做好文物保护,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体系的一个缩影。


霞浦县目前共有353个文物点,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12处、县级45处。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自2015年起,霞浦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名人故居、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和修缮,并逐步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宣传。


同时,该县还对全县50多处文保单位立碑情况进行排查,按原公布文件,再次确定了文保单位保护范围以及产权归属,并按程序公开投标施工。到2016年底,已完成霞浦县所有文保单位的立碑工作。


(黄寿祺家庭照)


霞浦县博物馆馆长吴春明表示,霞浦县人文底蕴深厚,曾经涌现出了黄寿祺、游寿等一批历史文化先贤名人,为当地留下了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保护好、修缮好名人故居,不断挖掘故居的文化内涵,将为“人文霞浦”建设提供不竭的文化源泉。


综合自闽东日报、翰林学士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