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中央美院贺西林教授<<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

 万福星 2017-06-23

中央美院贺西林教授,你好!

 

我阅读了你的<<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论文,以及看见有些学生学者所述观点与宏论,感到有必要同你交流。

我认为,你的研究总体上同中国科学院何堂坤教授所著<<刻纹铜器科学分析>>观点有相似,我对何堂坤教授的宏论是持否定意见的。今天,我从以下几点对<<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展开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东周线刻画像铜器。

. <<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中,你写道(原文摘录):

"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皆为锻打而成,器壁极薄,一般为0.5-1.0毫米不等,它同传统的中原厚重礼器不同,多为造型轻巧灵便的实用器。有学者专门对高庄线刻画像铜器作了抽样分析,六件器物的化学成份含量平均为:87.100%,锡10.557%,铅2.322%,他们认为这样的比例分配最适合于锻造和刻画工艺。

.贺西林教授,我认为:

1. 对"东周线刻画像铜器皆为锻打而成",我是有异议的,异议主要来自于:

(1).从工艺角度出发,0.5-1.0毫米不等厚薄尺寸,正说明而成是有疑问的。

(2). 从中国春秋战国青铜时代,居然出现一些厚薄不一的工艺产品,使我对其锻打而成产生疑问。

(我给何堂坤教授的文章中有论述,现邮来请指正。)

2.作为"铜87.100%,锡10.557%,铅2.322%,是适合于刻画工艺",这一点,我也是不赞同的。

何堂坤教授<<刻纹铜器科学分析>>研究中,告诉我们:90.6%9.144%0.195%,说明"合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等等。

以及其他权威专家也出示古代锡铜之比,以示最适合、最高水平,等等。

每个人都说自己出示的锡铜之比科学的,请问,到底哪个最科学

3.你的研究显示,同其他专家的科学研究还有点冲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铁制工具。

. <<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中,你写道:

"我们还要说一点,就是工具在线刻画像铜器制作中的作用。线刻画像铜器器壁薄如纸张,如没有非常坚硬、锐利的工具,在这样薄的器壁上进行繁复、流畅的刻画,那是不可想象的,铁制工具的出现才使这种表现成为可能

所以说春秋晚期相对发达的吴越制铁工艺,为线刻画像铜器的出现也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物质条件。"

.贺西林教授,我认为:

1.对你提出的"铁制工具的出现才使这种表现成为可能"的论断,我是不赞同的。

我认为,铁制工具,它的强度和硬度都未达到在青铜器上进行篆刻的能力。仅仅凭借铁制工具,是无法完成在铜器上的刻纹工作。

所以我认为,你出示的这些铜器刻纹资料,它们不是"铁制"工具留下的刻痕,而是"碳钢"工具刀留下的刻痕。

2.对你提出"发达的吴越制铁工艺",我也是持反对意见的。

我对中国古代冶铁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显示:春秋战国青铜时代,不存在铁的冶炼能力。所谓的春秋战国制铁工艺,完全不成立。铁制工具还发展到金属篆刻领域,更是胡扯。

3.研究中发现:

同时代的史书,都未记载"发达的吴越制铁工艺"。

就连在文化军事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孙子兵法>>,都未提及铁制兵器的制造和运用。

以及从权威出土中,也力证当时没有铁制主战兵器的冶炼和制造能力。

4.研究的是春秋战国铜时代但展示的却是春秋战国钢铁技艺"。

从社会历史到人文科学,整篇文章描绘的是青铜时代,钢铁满天飞的景象,均背离春秋战国青铜史实,且前后矛盾。

贺西林教授,我同你在钢与铁的认识上,存有很大区别。我与你对中国春秋战国是青铜时代,还是"钢铁时代,存有深层次的认知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刻纹表现形式。

. <<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中,你写道:

"线刻画像中有身着高冠袍服的吴越贵族,也有短发裸饰的土著居民,这不也反映了统治者为周人,人民为土著的吴越社会结构吗?(图6

全国部分地区虽有出土,但是极其零星,并且,这些器物在用途、造型、工艺水平、形式构图、表现方法题材内容上,同江苏出土的为数较多的东周线刻画像铜器极为一致。所以,我们认为散布于吴越地区以外的东周线刻画像铜器也当属吴越之器,它们是从吴越地区流传出去的器物。(图7)"

等等。

.贺西林教授,我认为:

1.从铜器构图形式上分析,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是有区别的。

2.从它的表现方法题材内容上分析,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不同的。

3.产品的超薄结构上分析,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更不一样。

4.从你出示的中国产品图5,与所谓"都能看到"的东周线刻画铜器6与图7来对比,(请看AB二组对比图)

A5显示,在设计结构上,地与图之间的布局有明显距离和空间,图案如意回纹线条为主旋律

B6、图7地与图之间采用的是不留空间、填满式的设计结构,图案以生活气息线条为主旋律

二组相比二种风格,二种文化。

以及,从吴越青铜器中观察,毫无图6、图7的痕迹可以寻找。东周线刻画铜器同古代春秋战国作品,在产品结构与图案题材等多方面很不相符。你认为是昙花一现,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一个成熟工艺的出现,它一定有其轨迹可以寻找。

所以,对东周线刻画铜器,表达吴越社会结构,我表示异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有关文史。

. <<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中,你写道: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有关于吴越采铁铸剑的记载。考古发现也告诉我们: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经人工冶炼的铁,是江苏六合出土的春秋晚期的铁条和铁块。⑤所以说春秋晚期相对发达的吴越制铁工艺,为线刻画像铜器的出现也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物质条件。

等等。

.贺西林教授,我认为:

1.你所引用的史料《吴越春秋》《越绝书》以及《史记》等,都是西汉及以后文史,而没有一部是春秋战国同时期的文史。这些史料所描述的春秋战国冶铁能力,是存有很大疑问的。它们如同你所写研究一样,均严重背离春秋战国史实与权威出土事例。

(1).:"马陵之战"古战场遗址出土,连一件铁制兵器都没有,力证齐国不存在铁的冶炼能力

(2).:"秦始皇兵马俑"出土,连万分之一的铁制主战兵器也没有,力证秦始皇统一的大秦帝国中国,没有冶铁能力,同时力证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冶铁能力,等等。

但这些史书,却都能写出同事实完全不符根本就是二回事的史料

2. 至于江苏六合出土的春秋晚期的铁条和铁块",是"我国最早经人工冶炼的铁"。

我认为二者是不能粗暴地划上等号的,这样的研究结论过于粗糙。

我认为,作为研究不仅要依据同时代的文史,并去伪存真。而且还要依托同时代的文物生产能力和意识形态等等,作横向比较研究来完成的。

所以我认为,这些史料是需要重新认识、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它们同说书艺术等,有太多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我对<<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出示的图片综合分析:

1. 产品结构(超薄产品)

1.从中国看:

我国古代青铜以厚重为主,几乎不出现0.4mm0.5mm超薄产品。0.5-1.0毫米不等尺寸超薄青铜产品,在我国春秋战国青铜顶峰时期,都未见规模生产和权贵追捧。这些超薄产品,同我们民族总体文化格调不相随。

2.从世界范围观察:

同时期的欧洲、埃及以及亚历山大时期,已广泛生产并参与军事用途,(见图C)

2.图案造型。

1.从中国看:

这样人物树鸟变形,上下分层设计结构于一体,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大量图案痕迹可以寻找。所有中国博物馆春秋战国青铜器图案,证实是空白的。

2.从世界范围分析:

这种以平面设计分层图案结构来表达生活气息,在当时古埃及与地中海沿岸等已普通存在,(见图D)

3. 题材内容

1.从中国看:

在我国春秋战国青铜时期,几乎没有你出示的4、图7,树枝和其他图案变形内容的表达方式。

2.从世界范围研究:

这种类似图4、图7中的松树造型,以及其他图案变形风格,在古代欧洲、埃及等同时期民族中,经常出现(见图E)

4. 青铜篆刻。

1.从中国看:

中国各大小博物馆,均没有春秋战国青铜篆刻的轨迹展示。

我的研究显示,春秋战国青铜时期,不存在铁的冶炼能力,更不存在碳钢的生产能力。因此,也不存在金属刻工艺。

从以下还可以看出:

(1).我国古代对青铜器范线的粗糙处理,显示春秋战国时期不存在铁雕刻等工具,也无从谈起在青铜器上的刻纹工艺。

(2).从春秋战国整体青铜工艺观察,刻纹产品没有涌现,反过来力证,当时社会没有碳钢工具的存在。

2.从世界范围观看:

同时期的欧洲,不仅大量出现超薄青铜产品与铁制产品,(见图F)

而且还出现碳钢工具留下的刻纹产品(见图G)

G图产品中可以看出,古人使用了类似平口凿子、刀口长度约为0.8cm左右、且23把不同尺寸的碳钢工具刀。(这件产品,我还在探究之中,包括它显露出的不完善沥青配套工艺。)

5. 产品结论

1.从中国看:

综合评估,很难锁定"东周线刻画铜器"为吴越产品。

2.从世界范围看:

综合分析我选择这些"东周线刻画铜器"同古代欧洲东南部及亚历山大时期西南部,今天的希腊、土耳其等Round地区的文化、历史、环境、风貌,以及产品结构比较接近。

当然,仅凭图片资料是不够的。我将向有关部门再提出申请要求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参与中国古代奔赴西域获取先进技术路线图的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西林教授,

1.衷心希望暂停对学生进行传授有争议的研究,或者将不同观点一起传送,这比较科学。

2.我是一名爱好者,从有限的亲眼目睹的实物资料中发表的论述,可能还不够完整,你能帮我指正吗?

 

谢谢!丨

万福星(华林)

56hualin@gmail.com

2017528

(贺西林教授出示的9张图片及<<东周线刻画铜器研究>>资料。)

 
 
 
 
 
 
 
  



以下是贺西林教授出示的几张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