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是“我”的有限经验

 邈思遐想 2017-06-23

选自《改变从心开始》


接受限制


生命是“我”的有限经验,但为什么“我”想要限制自己?


在我主持的某次研讨会中,我让所有参与者一整天蒙上双眼而活动。对许多人来说,这是非常吓人而且恐怖的经验,他们必须依赖别人以及自己较不擅长的感官。结果几乎每一个人都发现了能够改变生活的、攸关自己的新事物。要不是受到失去视觉的限制,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新的发现。


当“我”借着轮回转世限制自己时,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它发现了自己的新面向,然而在没有限制的状况中,是不可能有所发现的。所以“我”并不是我的身体。我是个“谁也不是”的存有,它居住或控制了某个“身体”。既然身体不断在改变,唯一真正恒存的是“我”。同样地,由于信念是会改变的,所以“我”并不是“我的信念”。“我”也不是“我的工作”,尽管有些人说:“我是个律师、医师、店员。”这些定义并不是真的,你不可能只是个律师、医师或店员,事实上,这些都是攸关你是谁的种种局限。许多人把自己装进牢笼里,而变成了他们本身的局限的一部分。我们为自己的局限制造出标签,然后认同了这些标签。


如果我们认同某些情绪,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好比说“我生气了”或“我很伤心”这是在错误地使用语言,正确的叙述应该是:“我感觉体内有一种感受,我称它为愤怒(或是哀伤、恐惧等)。”或者你可以简略地说:“我觉得很生气。”不过,“我”绝不是我们自囚的那具牢笼或贴上的标签,“我”绝对比任何牢笼大得多。


“我”认同种种标签,从而制造出“我”所不能忍受的折磨与痛苦。你一旦走出折磨,就可以观察到并不是“我”在受折磨。“我”是无限的(“I”nfinite)、不朽的(“I”mmortal),而不是认同于(“I”dentification)俗世的欲望、标签、渴求和需要的受限存有。这些欲望、渴求和需要只不过是收买了我们的种种幻觉。我们也许觉得自己需要外在的满足来感觉美好,因而渴望满足,但最终所有的折磨苦难都来自于欲望,欲望则来自于我们的记忆(业报)。只有当我们相信自己有需要时,才会有不满足感。这时我们就离开了当下的存在,而采取行动去占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愿下一分钟的你笑颜如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