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ent Willem Van Gogh 文森特 · 梵高 荷兰画家梵高(1853-1890),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却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提到梵高,大家都会想到天才,《星夜》等关联词,其实梵高在短短37年生命中,经历了很多磨难与考验,在10年的艺术生涯中,也创作了很多经典的画作,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走进梵高的世界。 ▲《星夜》 梵高的37年 9岁的梵高作品《牛奶壶》。此时已经展现了梵高过人的绘画天赋。 梵高16岁时由于经济原因辍学,经由画商文森特伯父介绍,在艺术公司从事销售员工作,借此机会梵高不仅丰富了眼界,锻炼了鉴赏能力,也明确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梵高20岁创作的《睡着的老人》。 对艺术真实性追求的渴望,让梵高与销售工作显得格格不入,在这一年,梵高被解雇了。也在当年的7月梵高做了一位牧师的助手,参加的他人生的第一次布道,那些社会底层的贫穷者点燃了他服务大众的热情。他的父亲本就是一位基督教牧师,梵谷一开始接受的即为传教教育,因而他在1878年也决定当一名福音传递者,并去只身前往比利时当时最贫困的矿区去担任牧师。由于过度的虔诚和热枕,甚至把破烂不堪的工人安排睡在教堂,梵高被教会解雇了,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生活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忧郁、苦闷和沿街流浪的痛苦交相而来,他开始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的著作,并着手研究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 在经历了迷茫与痛苦后,梵高终于在这一年,找到了一生的挚爱——绘画,并开始临摹名师画作。弟弟提奥对梵高进行经济上的支持。绘画在那个年代是很奢侈,很费钱的兴趣爱好,多亏了弟弟提奥,梵高才可以在绘画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施展才华。 1890年7月27日他站在麦田中开枪自杀。被枪声惊起的'扑喇喇'的鸦群,就是他几天前画《麦田群鸦》时见过的那些黑黑的乌鸦。随后,他在奥维尔的旅店内流血与疼痛,忍受了整整两天。29日死去。离开了这个他疯狂热爱却无情抛弃了他的冷冰冰的世界。冰冷而空白的世界。 梵高代表作 在1987年拍卖会上,《向日葵》卖出了3990万美金。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 同时又很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在1988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00万美金的天价卖出。《鸢尾花》是梵高于1889年5月完成的一幅作品,鸢尾花很平凡,同向日葵一样。梵高画她,是在期许生命的粲然。用心向花叙述衷肠,把血给予了花的根,把眼睛给了花的掰,把自己也期许了花。如同诗人林莆笔下的“梅妻”。《鸢尾花》,是梵高灵魂的天堂鸟。
在1990年5月,《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美金创下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在自杀前一个月,梵高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他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他画这个像的时候,他写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这是他一百年以前,他写的一句话,这个事情被他言中了。到了1990年5月,正好一百年以后。
《星夜》是梵高在艺术成熟期的一幅代表作,是他埋藏在灵魂深处对宇宙、世界的感受。一见到这幅画,便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气息,一下子唤醒人们对入夜后的印象,可以感觉到暖风和畅,夜晚的宁静中孕育着勃勃生机,盘旋的云龙说不清是色彩还是情感。在这幅画中,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旋涡。整个画面,似乎被一股汹涌、动荡的激流所吞噬。风景在发狂,山在骚动,月亮、星云在旋转,而那翻卷缭绕、直上云端的柏树,看起来象是一团巨大的黑色火舌,反映出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幻觉世界。
夜幕四合了,种土豆的人才从地里回来,身体的困乏是昏暗的,肚子里的饥馑睁着夜的天空上饥饿的眼睛。他们是种土豆的人,也是以食用土豆来维系生命活动的人。梵高在给提奥的信里说:“我一直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盘中取食所用的正是在田里掘地的同一双手,因此这幅画代表了手的操劳,代表了他们如何诚实地赚取吃食。”梵高在赞美以诚实劳动支撑生命活动的高贵感与尊严感,鞭劈人间不劳而获的丑恶。大家大在哪里,就大在对生命的真正关爱和深刻体会中。 ▲吃土豆的人(1885),荷兰梵高博物馆 这幅画是梵高送给刚出生的侄子小文森特(弟弟提奥的儿子)的受洗礼物。青色背景的天空,数枝开着白色杏花的粗枝昂扬向上。梵高用了大片的蓝色去衬托花瓣的白色。顶上的花瓣好像顶着光芒般要开放,生意盎然,生机勃勃。让观看的人为之动容,感叹生命之纯洁与美好。 梵高用深浅不一的蓝色作背景,用坚硬的笔触来描绘树枝的浅条,黄白黄白的花朵绽放在枝头,像在舞动,像是一阵清风就能将其带走似的。只有黝深的蓝色冲淡了这种宁静。我想,这大概就代表了凡高的焦燥不安吧。被埋没的才华,不受世人肯定的画作,一切的一切都让这个暴燥易怒,既顽强又脆弱的荷兰人深感无奈。被内心的混乱和躁狂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梵高,借助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日本浮世绘的画风,表现他内心关注的问题:生命的力量与自我超越。 站在远处欣赏这幅作品时,一朵朵杏花仿佛随风飘动起来,甚至能感受到扑鼻而来的淡淡杏花香。
梵高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在祥和的麦田追求不到宁静,在满是阳光的蓝天中,飘过了久蓄心中死亡的影子,化作无尽的乌鸦,引着梵高飞向他的蓝天,追向无限光明。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中开了一枪。黑暗背后仍是蓝天。波德莱尔 写了一首 《麦田里的乌鸦》评论梵高: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梵高博物馆纪念品 大部分梵高的作品都被收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内。小编今年已经去过四次梵高博物馆,每次都是流连忘返。梵高真迹我们买不起,梵高博物馆内也禁止拍照,于是,梵高博物馆内的纪念品商店为大家打开了一扇近距离接触艺术大师的天窗。
▲杏花开陶瓷精品盘 ▲梵高心情戒指(真的会随着你的心情变幻哦)
小结 下次您再去逛梵高博物馆的时候,可以租中文讲解机,5欧一个,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画作。梵高博物馆一共三层,一层是以时间轴形式介绍梵高并展有大量的梵高自画像。二层有著名的《向日葵》,《吃土豆的人》,三层是《杏花开》,《莺尾花》以及展馆的最后一幅巨型画作: 《The Buddha》。最后这幅画,虽然不是梵高作品,但却格外吸引我的目光。通过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此刻我就站在画前,看到了一位修行者跪坐在树前神色自若,享受着此刻的美好与宁静。修行者的泰然自若让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我忘却了眼前的烦恼与压力,唯有鲜艳的花朵、美丽的蝴蝶、静谧和谐的景色,让人瞬间静下心来,愿意感受眼前这美好的世界。万物相生相克,到头来终是梦一场,把自己看淡点,为人处世不用棱角太分明,试着与环境融为一体,体会当下的美好生活,学会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我们同样也是自己人生那幅画里的修行者,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画家,出生时是白纸一张,怎么画、如何调色以及构图则由我们自己掌控。 附: 地址: Paulus Potterstraat 7, 1071 CX Amsterdam
门票:
电话:
公众号 HoiDut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