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闲无事是富足,“无我”一刻在翻书!

 lj0279 2017-06-23
山人瑶叔2017-06-17

【导读】读闲书没有大用,动真情更易受伤……

有闲无事是富足,“无我”一刻在翻书!

文/瑶叔

闲暇之时,我酷爱读书。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泡上一壶茶,捧着书悄悄地“逃离现实”,独自走进一个个书的世界。

好书就像一扇门,打开它,就进入一个美妙的独特天地。因为有书,一个人才能在不同的天地间游览,才能在现实和非现实的世界之间进出和切换。

每进入一本书,就好像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就好像获得一个新的生命,一个新的身份。

读《红楼梦》,感觉自己是那个渺渺真人,睁眼目睹着贾府、大观园的繁盛衰亡,看着通灵宝玉堕入凡尘,历尽悲欢离合,而后诀尘而去!

读《金瓶梅》,就好像穿越到明朝的市井街巷,看着西门兄整日间在人际关系中迎来送往,酒肉弹唱。看他在闺房和勾栏中挥洒着欲望,甚至比他还感到身心疲惫,恨不得劝他在世俗的征服中慢一点,歇一歇!

读书,一旦读进去了,很容易忘掉现实世界的“自我”。即便是从书中出来,回到现实,也有了一种看世界或清醒或神圣的眼光!比如:当我从《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和大观园出来,回到现实世界,滚滚红尘,嘴里不经意哼唱起了《好了歌》,似乎自己沾上了仙气!

读书,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倘若碰到好书,我甚至舍不得一下子、一口气把它读完。这就好像去旅行,在心旷神怡的山水间,我总舍不得匆匆走过,喜欢在其间流连徘徊。这也是为什么,出去旅行,我不喜欢随团。

所谓的好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没有固定标准。在我看来,对我脾胃即是好书。中学的时候,金庸、梁羽生、余秋雨的书是好书;大学的时候,《瓦尔登湖》、《沉思录》、《水浒传》是好书;工作后,尼采、叔本华、加缪、哈耶克,伙同李聃、庄子和史铁生等人,抱着好书纷至沓来……

书中自有一个生命充盈的世界,每字每句皆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在我看来,尊重文字,善待生命,是读书人的起码素质。从记事起,奶奶就教育我们,不能用脚踩踏地上有字的纸片,更不能将有字的纸拿去如厕。

在出版业和印刷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畅销书和各类排行榜上,充斥着垃圾品,大街小巷又满是各种广告的印刷物。即便这样,走在路上,偶尔践踏到有字纸片,我还是心怀内疚!文字有生命,不论贵贱,不尊重即是一种罪过。

有人对文字垃圾深恶痛绝,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存在既是有理”,“垃圾文字”的存在,一定有他的读者,也一定有人喜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个人的毒药,何尝不是另一个人的佳肴美味。

再说,垃圾文字的存在,正好衬托了文字作品中的精品和经典。像《道德经》、《庄子》、《红楼梦》和《圣经》这些经典,就像是雕刻家一锉一刀刻出来的一般,那些个垃圾文字的存在,何尝不衬托了经典的伟大!

我的经验是,书读多了,就有话要说,就有写的冲动。过去,我写博客,也偶尔给杂志投稿;现在,我又搞了个订阅号,自己写、自己编辑、自己推送。

一旦开始写作,才知道“写”的不易。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怕是你真正喜欢做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不对那些个所谓的“垃圾作品”指手画脚。

书写得不好,不是我的菜,我不看,或者看看放下就是了。这对我也没造成太大的伤害,我没有批评的权利,更无需否定他人以肯定自己!相反,自从我这个理工男开始尝试写作,我还常鼓励人们去写,哪怕是“垃圾作品”。

只要是自己真正想说想表达的文字,就大胆地写出来。倘若真正喜欢写,在写的过程中就已获得了享受,别人的评判又有何重要?哪个知名作家,一开始下笔就写出了精品?

更重要的是,一旦开启写作,才能更好欣赏精品、名著和佳作,以至于在读书的时候,你才会惊叹于作者下笔的鬼斧神工,惊叹于构思的宏大或思想的深邃,你才会想:要是我来写,我会怎样落笔?

就这样,读了写,写了读,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文字丛林,就好像坠入了情网。在这个讲求功利和实际的时代,读闲书没有大用,动真情更易受伤,可是,一旦认定一件趣事,或是爱定一个冤家,那箪食瓢饮的窘境或坐拥亿万的富足,岂不只是生活的陪衬而已?

(完)

【瑶叔闲聊】

1、时间在走,人在变。今天喜欢读书,不知明天怎样?

至少,这篇文字表达的是现在自己的状况!

据说,有了读书的爱好,一辈子都放不下了,但愿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