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观察 | 出门就是绿色!成都今年要修2个公园、50个小游园!

 飞仙翁 2017-06-23


川报观察记者 张红霞 摄影 何海洋 衡昌辉


穿着旗袍、打着红伞,成都市民舒丽蓉在武侯区龙腾路海棠园牌坊前流连。6月22日,“成都增绿十条”中“小游园”的模样,通过海棠园具体呈现。这个改造提升才竣工不久的游园,占地4630平方米,以前叫“龙爪游园”,设施陈旧、绿化单一。今年3月,项目启动时,特别在设计中加入了成都元素,将历史文化融入到绿化建设中。


成都街头马鞭草花盛开形成一道城市风景线。 




  成都特色  富有亲和力


以前的海棠园,只有绿地没有花卉,在改造时,武候区城管局选择了早春盛开的海棠作为“增花添彩”主打,一个是海棠是本土花卉,二是品种较多,连片种植观赏性强。“我经常经过这里,以前园子显得有点凌乱,现在好美!”舒丽蓉感叹。


“这个游园栽了8个品种、100多株海棠,各式各样,春天特别亮”,武候区城管局园林规划建设科的科长钟渝锋介绍。海棠园的第二个成都元素,是一个牌坊造景,上写“海棠盛景”,白墙黛瓦、线描图画,牌坊后还有一个柴门,充满川西民居味道,也氤氲着成都的文化底蕴。



今年,成都将打造50个小游园、微绿地示范点位,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海棠园是一个代表。今年,成都中心城区将新建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2个,武侯区选择在金花片区拆迁出一块8亩的土地,用以城市绿化,目前正在快速推进。


玉林小区玉洁路是一条背街小巷,一进巷口,可以看到绿色植物爬半壁白墙,高处悬挂着水红的比格海棠,使这条不长的小巷弥漫着《雨巷》的清新,也有十足的亲和力。6月初刚刚完成的这个小巷,只是武侯区背街小巷改造成功中的一条,电线被束成一条,墙体、绿化、道路都焕然一新。


在小巷里还有一个微绿地,有长椅可以休息,居民王利明说:“这个小巷子以前有点乱,电线象蜘蛛网乱挂,墙面也脏,完全想不到会这么漂亮。” 



  成都植物  立体精设计


站在高升桥路边,去年底完成改造的川藏线车水马龙,行车带中间的红花紫薇正在盛开,犹如一条红色的云带,把川藏线装饰得分外美丽。从一环路至中环路双向共5公里的红花紫薇,树的胸径都是12厘米,树高一致、花红一色,配上街道两旁简洁、深沉的建筑立面以及黑化后的路面,整条街道色彩搭配得当,街景怡人。



和海棠一样,紫薇是适合成都种植的本地化树种,今年春季,川藏线栽植了376株,一时成了成都行道树的一景,不仅居民十分喜欢,成都各区县也纷纷来参观。


在“全域增绿”行动中,尽量使用成都本土植物或适宜成都生长的品种,是一个通行原则。芙蓉是最具成名的成都本土植物,有1000多年栽种历史,“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规划中,将成都人久别的芙蓉树请回街头巷尾。据悉,首个集中栽植的1500亩天府芙蓉园就落户在武侯,今年四季度将开建。



菊乐路口的一个游园内,被各式绿色植物通体覆盖、屋顶开满三角梅的平层建筑,没人想到会是公厕。这是武侯区首个立体绿化公绿,今年4月完工。这个学自深圳的生态公厕,由七八种植物覆盖,有金边吊篮、杜鹃等,每株绿苗装在袋中,固定在墙体上后采取滴灌方式,郁郁郁葱葱、富有设计感,十分养眼。进出公厕的外地游客李小勤忍不住在公厕门口自拍,要把成都“武装到公厕的美丽”带回家乡。


今年,成都计划新增立体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5年后全市立体绿化面积将达到330万平方米。



【相关链接】

守住“蓝线” 成都拆除 14 处违建


川报观察记者 蒋君芳


6月22日上午9点,成都市金牛区实业街57号院外、青羊区下同仁路,西郊河道两旁,成都市最后两处侵占城市蓝线的违法建设被同时拆除。

今年3月,成都正式开展“两山”区域、环城生态区、“二绕”生态环、市域水网、城市绿线、六片生态绿隔区六大生态守护行动,其中要求对侵占城市蓝线(即侵占河流保护线)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经过排查,成都共发现14处约1500平方米侵占城市蓝线的违法建设。

位于金牛区实业街57号院外的违建房屋面积达100余平方米。“这处违建是2001年业主在没有取得规划许可的情况下私自修建、用于经营茶房的。”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已经向该业主下达了《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决定书》,经过多次约谈当事人,最后该业主同意依法拆除。河道对岸的另一处违建房屋面积约160平方米。“这处违建是利用河道围墙和院落围墙搭起来的,已存在十多年了,目前已经找不到违建的责任主体。”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天,经过1个多小时的拆除工作,两处违法建筑房屋的主体结构已经消失。至此,成都14处约1500平方米侵占城市蓝线的违法建设均拆除完毕。

与此同时,侵占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的违章建筑拆除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截至目前,成都共清理出中心城区侵占城市绿线的144处违法建设,面积约4.2万平方米,目前已拆除69个点位约2.3万平方米。

还绿与拆除,同时进行。位于天府立交桥下东西两侧的首个侵占城市绿地的违章建筑,已经变身郁郁葱葱的绿地。“今年底,我们将完成所有侵占生态区的违法建设的拆除工作。拆除后,将还绿于城,还绿于民。”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蓝线范围内违法建筑的顺利拆除,将加快成都市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建设。“今天的这两处违法建筑,都位于西郊河沿线,影响了河道的整体景观,拆除之后,相关部门将很快启动该河段的整治改造。”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成都市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内容,包括对长约7.4公里的西郊河沿线和长约8.9公里的府河沿线开展综合改造等,确保457处滨河通道连通,233处滨河绿化带贯通。

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对拆除后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同时按照成都市“宜居水岸”工程市域示范段总体规划,把该区域整体打造成河道景观和游园绿地。


本文编辑:张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