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值得你点一支香,泡一杯茶,再细细品味的好书

 lj0279 2017-06-24

“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大才子苏轼的这句话,我想改成:“无书使人俗,无书使人瘦”,心无方圆是为俗,肚无方寸是为瘦。

轻阅读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原始的阅读的方式已经被边缘化,很少有人真能静下心来去邂逅一本好书,更遑论点一支香,泡一杯茶,再细品一本书。

所以今天就来谈谈那些值得你放下快捷的阅读方式,去手捧纸质慢慢细品的书籍吧~”

木心·《素履之往》

书名出自《周易·履卦》的“素履往”,后人注:“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这是木心的作品,曾经看到木心的作品,只有一句惊叹:“原来写书还可以这样写。”

不得不说,木心的文章,喜欢的人会深爱不移,不喜欢的人只觉得枯燥。

但是《素履之往》只会让你惊艳:这世上,竟有这样的思想。

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段很流行的话语: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这段话就是出自周国平的成名之作《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用以形容尼采的人格,读完的这本书,你也许还不了解尼采,但是你一定明白了周国平。

周国平:伟大的思想,与美丽的女子有相同的趣味,决不肯让萎靡的弱者来占有自己

司马迁·《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相信很多人一生都不会翻开这本书,很多人赞叹《陈涉世家》和《项羽本纪》,但除了这两篇,史记其实一部值得阅读绝世旷作,2000年前,受过宫刑的司马迁写出了这一部精彩绝伦的作品,纵观后世,再无这样的奇作。

小时候很反感教科书上那些被夸得天花乱坠的千古名人,后来读了那么多的书籍,自己也放不下那些国学经典,你生在一个拥有延续千年文化的国度,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为什么不去好好感受一下呢。

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秋雨的书,每次打开,直到合上书本,一直不曾间断,太精彩,点评和思维都太精彩,他就像站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静静看着那些故事的发生,他触碰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见证自己国家一路走来深刻的历史痕迹,然后写出道不明的无奈。

觉醒吧,为什么不呢,因为我们曾经拥有那么多璀璨的文化。

雨果·《悲惨世界》

雨果的文笔太厉害,最美和最丑,在这部书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悲惨世界》中没有提到一个“悲”字,可全书却处处被一层似有若无的悲伤笼罩着,看似平静简单的语言,却让人心头所凉,这种情感从书的一开始就有。

真正催人老的不是无情的岁月,而是吞噬人灵魂的寂寞。其实,也并不是到了老的时候才会觉得寂寞,主要是那颗心,是经历的太多,痛苦的太久,才会饱受沧桑,才会越发寂寞。

夏目漱石·《心》

听着作者絮叨着内心的思与想,觉得本就没有人,街上所行都是心,你那有一颗,我这也有一颗,诸事皆由此起,心无善恶,脏了的心却足以让他人生命阴沉。

作者似乎给出了故事的出口,“如果脏了还用,就莫不如一开始就用带颜色的。白的就要纯白才行。”

汪曾祺·《人间草木》

还是这种气定神闲的生活小品对我的胃口,讲讲吃吃喝喝玩玩旧事,很羡慕那个时期的学生生活。

虽说那个年代也有很多艰苦,但看文字始终充满了正面的能量和生活的热情,让人看了心情舒畅。

追风筝的人

作者用细腻平淡的笔触,为我们真实的还原了阿富汗喀布尔,娓娓道来一段人性的救赎。

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年看到这个句子的时候,只觉得,语言真的是一种奇幻的魔法,寥寥数字,道尽多少的情感,小时候读不懂这句话,后来读懂的时候,加上明白了世事,只觉得无限的悲凉。

而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陈媛·《云上的奶奶》

一个女孩用单指敲出的治愈圣经!像《偷影子的人》一样治愈,比《小王子》更真实动人。

本书作者患有先天性脑瘫,有着类似海伦凯勒的经历,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作者身边每一个读过《云上的奶奶》稿子的人,都因感动而落泪,并受到鼓舞。

每个孤立无援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前行的力量,这世界任何苦难都无法阻挡,一个卑微生命的绽放。献给残酷世界里,依然有人疼爱的你。

感谢!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