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的陷阱,可能远远多于任何行业。我们先说正规渠道的陷阱。 首先是银行,部分储户的存款,在未经储户统一的情况下,变成了保险产品,这类储户通常是老年人;还有就是飞单,银行工作人员私刻萝卜章,炮制银行根本不存在的理财产品,让客户购买,客户的资金并没有进入银行体系,而是落入客户经理腰包,被挪作他用,比如今年4月,民生银行被爆出旗下北京航天桥支行销售“假理财产品”,涉案金额达到30亿元。 然后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最多、最常见的陷阱,就是出事了保险公司找各种理由不予赔偿。在签订保险合同的时候,其中的条目是非常繁杂的,往往一份文件长达好几页甚至十几页,普通人是很难完全理解其中条目的。 正规渠道尚且有不规范的地方,民间金融更是如此。比如: 各种期货现货交易平台,这些交易平台一度在全国遍地开花,完全模仿期货交易所的皮面,但实际上是客户和这些平台的对赌,而你的操作被对方看得一清二楚,这类投资基本是血本无归。 还有P2P,这些年,网贷平台跑路案一个接一个。但在投资者投钱之前,这些P2P通常都打着很完美的幌子——雄厚的股东背景、第三方托管(你的钱托管在银行,而不是他们平台上)、现金的技术匹配手段(一大堆大家看不懂的专业术语)、诱人的回报(很多并不存在的案例)等等。 还有常见的是各种所谓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并没有通过银行发售,而是非正规渠道卖出(比如路边上的各种投资理财公司)。最近的案例是,曾经轰动到国外的巴铁项目,就动用了很多民间集资,这些人很多都已经血本难归。 还有一些更隐蔽。比如股权投资,曾经有虚假的Uber融资、号称某国外知名公司的股权融资等等,这些融资看起来很真实,很规范(几乎是照抄的权威的股权融资项目书),但实际上也是个大陷阱。 不论金融的陷阱是怎样的,谨记这三点:选择规范的机构,不要信什么路边的小摊,有必要的话,去工商局查询一下这家企业的背景;二是,不要轻信高回报,任何超过银行存款利率的金融产品,都要引起足够的警惕,你的运气未必就会比其他人好,高收益必然意味着高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