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那个“不可被牺牲的自我”,还活着吗?

 山爷wzs0718 2017-06-24

“没关系,妈妈就喜欢吃鱼骨头”;“你忙吧,我没事”;“爸妈别担心,女儿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一定听过、或是说出过这些最甜蜜的谎言吧。

女人是天底下最会说谎的生物,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她们会为了心中所爱,用最坚强、无私的内心,最善良温柔的言语,层层包裹起那些最甘之如饴的牺牲,却常常忘记那个“不可被牺牲的自我”,忘了去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让袁文逸,这个东方卫视的前首席记者、被英国《卫报》称作“中国新生代战地记者”,近乎活成了女性中的一个“异类”,却也活出了自己的“异彩纷呈“。

 如果死亡是生活的日常,你就会明白活着该坚持什么 

2011年到2015年间,几乎有一半时间,袁文逸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

时值今日,她方能平静地讲诉起,她第一次走近战争的那个画面——对直面死亡早有心理准备的她,怎么也没想到,死亡会首先以如此“唯美”的模样出现在她面前。

那是她乘车经过利比亚边境,路旁挂满大幅海报,她看见画面里一个20来岁,长得非常帅的男孩子,坐在一片芳草萋萋之上,金发、低着头抱着吉他,低吟浅唱,就像是一个时下当红的大明星。

她第一反应,以为浪漫的利比亚民族,身在战时也爱追星,却不料海报上那一个、那一个个有着开朗、灿烂、迷人微笑的男孩子,全都是已经牺牲的烈士。


在袁文逸平静的声音中,你还是会听见一丝颤抖,那是她亲历过死生撞击的无力感,体会到生命易逝后的动容心。我们很难想象,当死亡成为一种日常,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炮弹嗖嗖嗖的擦过头顶,带着不可抑制的震动,撕裂空气的时候,会有怎样的一种恐惧,当炸弹在身边200米不到的地方爆炸,你找了一个低地势处卧倒,却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炸弹会在哪里炸响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无助。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可能是你离得不够近。” 袁文逸如是说。是的,她做到了,她的镜头真实地记录并触摸到了死亡。

这种死亡埋伏于日常中,以最浅白的方式,冲击她灵魂深处,让她看清自己想坚持什么:誓将被战火淹没的真实与残酷,剖开铺展在人们面前,而唯有最大程度的走近这一份残酷,才能看清它展现它最真实的面貌。

这是她身为记者,一股无法抑制、不可不为的冲动——她牺牲了安逸的生活,牺牲了内心的安全感,牺牲了同龄女性该享受的浪漫情怀,甚至牺牲了周遭亲友对她的理解和支持,只为坚持守护这一份冲动。

 活出去,只为尊重不可被牺牲的自我 

袁文逸辞职了。在离开战地的岗位之后,本可以就此顶着东方卫视“首席记者”的名誉,安躺于“新生代战地记者”的荣光之下,开始安享闲适生活的时候,她却选择了离开给她机会与梦想的东方卫视,放下了那个多年以来,与她出生入死、一直紧握在手里的带着番茄标志的话筒。

这个亲历了纷飞的战火、与死亡数度擦肩而过的女孩子微笑说,这是因为害怕。她怕从此开始,要面对一天又一天机械的重复自己,一眼望得见10年后一成不变的未来。她更怕在这种舒适之中,被改变被消磨被牺牲。

她主动挥别“舒适圈”,给生活来了个猝不及防的急转弯,近乎重启人生般的,跃入全新的领域、站在全新的平台上,开始人生全新的一段“历险”。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忽然有一丝疑惑,那个似乎玄之又玄的“不可被牺牲的自我”到底是什么? 

它永远也没有唯一的答案,对于不同的人,在生命的不同时刻,都不尽相同。它可能是一段渴望已久的旅程,可能是一项向往已久的手工技能,可能是一场竭尽全力的马拉松比赛,可能是一次跳出舒适圈的人生重启……

它藏在每个人心里,是心底念念不忘的那个呐喊,是灵魂深处的一道光芒,给你不可忽视的冲动,和无可抑制的驱动力,让你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异彩纷呈“。

你的答案,就在你的心底。你是不是也在某一个瞬间想问自己,这是我吗?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你会不会,忽然害怕生命如果转瞬即逝,那些“下次再说”就统统变成“来不及了”,会不会又忽然害怕,生活如果尚有漫漫来日,你却被永远囚禁在“舒适的牢笼”之中,把一辈子活成了同一天。

(点击可观看 网易女性公开课-袁文逸 完整版)


别害怕,去发现去尊重不可被牺牲的自我,你就会发现更多值得期待的追寻,不要等到“来不及”,要趁现在勇敢活出去,活出你的奥妙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