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友|内省·契机

 圣谷凿石 2017-06-24


龙友,字镜堂,江西永新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

享受批评——全国代表性中青年书法名家个案研究会成员

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生,师从邱振中教授。

《东方艺术·书法》杂志副主编

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副院长

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南昌市青联常委

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曾获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

荣宝斋美术馆举办 “三十而立——龙友书法展” 个展




负笈担簦

                        -----龙友的书写  


                                              黄积鑫


近来读到个引人深思的细节:1922年,沈从文初到北京,入住旅店登记时写下“沈从文年二十岁学生湖南凤凰县人”。日后,他在《从文自传》回顾了当时的感受:“……开始进入一个使我永远无法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认为这是个历史性时刻,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关键时刻:来自中国四面八方的无数青年纷纷涌入北京,来到经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文化之都,从此一道改写了中国现代史。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北游”现象的现代版,此版本一直被刷新,至今不衰:一代代有志气的中国人依旧渴望游览京城,更盼望于此定居,不再离去。脚踏这片遍地风流的土地,呼吸着干燥的空气,在蓝天白云下看大千世界,览人生万象,最终,生命和艺术渐趋成熟,在文化史上写下精彩的一笔。无数人曾梦寐以求。


耿湋《送友人游江南》  37cmx25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此处,我们不必列举京华的诸多妙处,而应将关注点聚焦在有志者身上。有志之士北游的原因大抵就如冯至的诗句: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他们不满深陷在狭小的人与事的网罗中,而让心随之萎缩,更期待到更广博的世界穿行游弋。即便此行缺乏逍遥快活,充满险阻,也无法阻碍他们毅然北上的决心。


龙友大概可算这群有志者的一员。尽管他北游的路线并不曲折,而是直接借着升学的机缘很顺遂地来到北京,但短短两年却让他改变巨大。


 耿湋《奉和李观察登河中白楼》 37cmx25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从南到北,近三千里路,沿途景色与风土人情已然两样,外在环境的改变很难不影响到人的内在,尤其是此地更易找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师友,更激起龙友内心的涟漪:从前一谈艺术理想即被视为唱高调,而此处却被包容鼓励,缺乏雄心反倒要令人惊奇。


在当代,书法根本无法由茶余饭后的“漫步”成就,而须经过一场“长征”。梁启超曾说:“……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要善用这工具,才能有精良的技术,要有精良的技术,才能将高尚的情感和理想传达出来……”掌握精良的技术,在今日难如登天。若无抱负支撑,很难想象一个人能矢志不渝,行之久远。


 韦应物《 再游西郊渡》 37cmx25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在某种程度上,当代书法不幸地病入膏肓。因为书法不再由自然的书写来完成,而是流于制作刻画,古人的挥洒自如对许多人而言是可望不可即的梦想。更糟糕的是,当制作布置大行其道后,很多人早已丧失自然书写的概念,一下笔即描头画角,就陷于摆布的泥淖。


我们当下的困难在于,通过相对迅捷、自然且富有节奏的书写,书写出质地遒劲的线条,同时还要保证气息的雅致。


耿湋《步出青门去》  37cmx25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为了更好地说明当代书法的处境,在此引入一个脑科学的视角。


神经系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结构,这种改变被称为“神经可塑性”。对神经可塑性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医学上的大事件。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为及观念都会带来脑的变化。诺曼·道伊奇发现:“神经的可塑性使我们更有弹性,但同时也使我们更僵化……我们一些最顽固、不能改变的行为习性和毛病其实也是神经可塑性的产物。一旦某个改变发生了,在大脑中变得根深蒂固,它就会阻止其他的改变发生。”


临赵松雪  39cmx34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回到书写。当代绝大多数人的书写,是从硬笔书写开始,真正拿起毛笔习字,是相对较晚的事。因此,我们的书写感觉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对硬笔的掌握上,硬笔书写的感觉,形成了一种脑的回路。要突破硬笔书写的感觉,形成毛笔书写的新的回路,须经过大量艰苦的练习。但大多数人的毛笔书写依旧是被硬笔书写形成的回路所主导所塑造,而难以更敏感地体察到毛笔书写的韵律,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代书写贫瘠的缘由。这就意味着,从脑科学来说,我们与古人书写的起点极为不同,甚至横亘着难以跨越的障碍。问题是,我们如何突破这种障碍?


另一方面,当我们从观念到书写都习惯于制作摆布的模式,长此以往,和真正的书写只会南辕北辙,愈行愈远。描头画角的书写动作与节奏,和自然书写有云泥之别,长久习惯于此模式后,形成了较稳定的神经回路,就无法轻易转换到自然书写的“频道”。


可朋《中秋月登楼仍喜此宵晴》  33.5cmx34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龙友的惊人变化,体现在他对障碍的跨越,对书写的深刻颖悟。书法中所有点画由相应的书写动作完成,所以邱振中教授认为,要通过对点画的轮廓,去推想书写的动作。正如姜夔所说“如见古人挥运之时”,而非拘泥于一笔一画之形似。


来北京两年,他几乎无时无刻不思索:如何掌握最合理最接近古人的书写动作。唯有掌握准确的书写动作,才有可能真正自然地写出如古代大师笔下的微妙点画。据邱振中教授研究,宋代以后通行的笔法以提按为主,使转笔法较为罕见。龙友歆慕二王以来的古法,就必须想方设法合理地调试运用使转笔法。无法勘破此中奥秘,一切外在的接近都流于表象,最终都属徒劳。


皎然《晚春寻桃源观》  33.5cmx34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经过大量且艰苦的书写试验校正,龙友逐渐在接近一种比较理想的书写动作(尽管谁也难以保证,这一定就是原原本本的古人书写动作)。其中经历了对已有技法的扬弃,对新动作的吸收。他为了建立一种新的书写的回路,只得发奋强化训练,使动作变成习惯接近本能,方能覆盖抢占原有动作建立的连接。这样的过程,其中甘苦,恐怕外人难以想象。龙友有决心有勇气去改变,因为他深深体会过歌德《幸福的渴望》的诗句:“什么时候你还不解/这‘死与变’的道理/你就只是个忧郁的过客/在这黑暗的尘世。”


韦应物《南园陪王卿游瞩》  36cmx40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他的书写迎来蜕变,一下笔,就能写出圆厚灵动的线条,同时兼有不俗的气息。这种能力,在当代极其罕见,可是谁又知道他暗中对自己的书写进行了一次沉痛的“革命与颠覆”。黄庭坚言犹在耳:“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倘若不“拆骨析肉”,他就依旧和大多数人在“五十步与百步之间”。


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  82cmx19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斯泰因说:“……一个人自己的作品,他知道它们为什么不好,也就说明这些作品还没有差到毫无希望。”龙友有极强的反思能力,他善于在被众人视为充满希望的作品里看到糟糕的地方。因此,当别人陶醉在成名成家、粉丝成群的氛围里,他还能保持谦虚,没有头昏发热地忘乎所以。僵化的危险随时在发生,而新技艺的习得却步履维艰。他必须“用进废退”,这种“进”还得是新东西,否则只是在加速僵化。


方干 《题龟山穆上人院》  90.5cmx19cm


 (点击图片进入拍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巴迪欧说:“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历史阶段,有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那就是我们必须跟超越了我们的可能性的东西保持联系……”龙友始终探索某种看似不可能的可能性:遥接古代一流大师的书写。


北游一事对龙友个人成长极为关键,但关键不是指将意义封闭在个人的年轮里,而是开启出更多新的复杂可能性。倘若他足够幸运与努力,谁又能说龙友的北游,不会成为更大意义上的关键时刻?这毕竟并非毫无可能。



作品·欣赏



《自作听琴诗二首》行书    宣纸     2015
  137cm×17cm



《史学述林杂钞》小楷   宣纸      2016
  52cm×35cm



《童学书程一则》行书    宣纸     2016
 34cm×38cm



《明人小品文一则》行书立轴    毛边纸     2016
  240cm×50cm



《翁同龢山中颇有客至》小品斗方    日本卡纸     2015
  24cm×27cm



《翁同龢诗一首》小品   日本卡纸    2015
  24cm×27cm



▲《蒙泉铭》    纸本      2017
 175cm×73cm



▲《内景经句》     2017年
 197cm×156cm



▲《临李复堂书》   纸本    2016
 30cm×50cm



韦应物诗   纸本     2016
 34cm×40cm 



作品展览情况:

2007年12月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提名(中国书协) 

2008年11月  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8年12月  全国第六届书坛新人新作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9年 9 月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09年 9 月  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二等奖(中国书协)  

2009年12月  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奖入展(中国书协)     

2010年 7 月  全国首届篆书艺术大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1年 9 月  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暨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1年10月  首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大赛(中国书协)

2011年11月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中国书协)  

2011年12月  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5 月  “中国瘗鹤铭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获奖提名(中国书协)

2012年 8 月  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8 月  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2年 9 月  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入展(中国书协)

2013年 5 月  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奖”全国书法入展(中国书协)  

2007年 5 月  江西省首届书法临帖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4 月  江西省第二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8 月  江西省第二届书法临帖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2008年 8 月  江西省第五届青年书法展二等奖(江西书协)   

2009年 9 月  江西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江西书协)  

2010年 6 月  江西省第六届青年书法展二等奖(江西书协) 

2010年 8 月  江西省第三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三等奖(江西书协)

2012年 6 月  江西省第七届青年书法展一等奖(江西书协) 


个展、群展及学术活动:


2009年 7 月  “澄怀味象”四人书法展 (江西南昌)

2012年 1 月  为艺日新—中央美院博士十八人书法展特邀 (江西南昌)

2012年 6 月  首届“八零榜样”双年展--全国80年代优秀书法家提名展 (北京)

2012年 6 月  游目骋怀—龙友书法作品展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

2012年 9 月  张建华、徐伟平、龙友慈善书法三人展 (南昌 江南艺术馆)

2013年 4 月  江右风流—江西籍中青年书法家八人提名展 (广东 东莞)

2013年11月  三十而立—龙友书法作品展 (北京 荣宝斋)

2014年 9 月  兴起毫端—全国中青年书法家  (广东 东莞)

2014年10月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作品观摩展(北京 炎黄美术馆)

2014年12月  江右风流—江西籍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广东 深圳)

2015年10月  学院风骨—当代书法专业博士学术邀请展  (江苏常州 刘海粟美术馆)

2015年12月  兰舍集韵—全国中青年书法七人展  (浙江 绍兴)

2016年 2 月 《东方艺术》当代书坛二十家提名  (北京)

2016年 5 月 “袖怀·大雅”全国书法名家百人扇面邀请展  (内蒙古 赤峰)

2016年 6 月  兰州交通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成立暨全国名家邀请展  (甘肃 兰州)

2016年 9 月  众宜之贵—潍坊知名画廊推荐当代书法名家展  (山东 潍坊)

2016年 9 月  心无挂碍—当代名家《心经》二十品  (山东 潍坊)

2016年10月 “新海丝·梦启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厦门艺术周  (福建 厦门)

2016年11月  深心讬毫素—当代六人作品展  (广东东莞 岭南美术馆)

2016年11月  海岳风华—《中国书画》杂志社2016年书法邀请展  (北京)

2016年11月  世界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江西 上饶)

2016年11月  参加第九届“兰亭论坛”  (浙江 绍兴)


作品、学术文章发表:

一、专题:《龙友:还原书写本来的节奏》。载《东方艺术》总第344期, 2016年2月,第24—57页。发表访谈、评论,作品37件。

二、个人专题:《龙友与“魏晋平淡”》。载《解放军美术书法》2016年第5期“美术家”栏目,2016年8月,第72—79页。发表评论一篇、作品11件。

三、论文:《风樯阵马不可羁—试析米芾的书写习惯与其书法艺术特征的相关性》。载《东方艺术》总第356期,2016年8月,第78—91页。文章共计11000字。

四、论文:《尚寄闲情谪贬际:黄道周及其<五月江涛送远人>册》。载《东方艺术》,2016年6月,第78—91页。文章共计1410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