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养兰花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兰株有濒危倒苗时,就要认真追踪观察;因兰花倒苗最先是反映在兰叶的异变上,特别是对名贵品种,尤为值得精心护理;必须—一处理好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倒下的兰株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兰友结合自己的养兰经历与经验交流,时常碰到的一些情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成苗的护叶,也就是说外苞叶,正常生长的兰花都能保持住全株的完整性;但常见的外苞叶状态不是枯黄就是脱落,形成不正常的光有长叶,即一次长成的叶片,它们在维持生长。只要给稍有栽培经验的养兰人来看,一眼就能判定这是因为栽培管理不善所致。外苞叶残缺是反映出盆内表土过浅或盆面介质太粗,或盆土供水不足至少是盆土上半截过干,与护叶相关的根系受损;对于这个问题的改进可不受时间季气的影响,在看准后及时处理即可。 二、针对一盆兰株中,某一株丛叶最外面的一片叶,从尖部渐进的发黄,并有向下延伸的趋势,时间可延长一个月至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最终全叶发黄衰败,这是属于老苗正常的衰退现象,这种情况常见于两年生的老苗。 兰叶的叶尖焦黄,并有缓慢下沿趋势,时间可能要在一年之内,一片叶子的衰落才会结束,这也属正常;但株苗上片片叶都有烧尖的话,一般又属于盆内兰根受损,需要在合适的季节换土时进行处理,主要原因是植料板结、空气流通不畅、水分供应不当所致。 三、 在浇水后所致,不论是何种给水方式,比如喷、灌、浇、泡、洒,都要尽量避免水液进人刚刚开口的叶芽、花芽;一旦接受了过多水液,加上通风不畅,或气温过高过低,就容易引起烂苞。如不留心注意,乍看叶芽上半部颜色未变,只觉得叶芽在较长时间内不见长高,细看之余才发现芽口内和叶芽下半截颜色已稍有改变,常见呈棕褐色,这时只要轻轻一提,底部已经腐烂的叶芽就拔起了。 四、栽种兰花时,盆内基肥过多,包括有机肥或化肥,虽然短期内看到兰株发得很旺盛,叶片油绿,新芽猛长,但水偏干之后整盆兰株就渐渐发黄,以至彻底倒苗;或出现兰丛中埋得较深的兰苗从苗心引起发黑腐烂等;这种情况大多难于挽回,这就是常说的“肥害”现象,如发现得早,就要重换植料,在荫凉通风处慢慢护养。 五、物理性伤害也可能造成有些叶片受损,形成的后果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因叶片受压过重形成的叶脉不通,有半截受损,叶片受压部分逐渐发黄;又如叶尖部受折而不能复原,折痕太深难以恢复生长的;再如一片从中间撕开的,或因风力过猛且长时间的遭受迫打而损坏等等。对这些方面,一经发现可进行局部修剪,或改变一下兰盆位置即可。 六、过多的分苗栽种,为了兰盆内宽松容易增殖,结果却违背了兰科植物群生习性的特点,反而难以增生新的叶芽和影响来年开花;一年中不考虑季节因素,多次翻土换盆一样也会不利于正常生长而延误伏盆期,加上管理不善,一样也会枯萎倒苗。 七、在平时养护管理上,由于缺乏常识或一不小心,兰盆置于晾晒衣物的下面,接受了不少洗衣水的滴浇,大约过了二三十天时间,盆兰的叶片一天比一天发黄,最后导致兰株全部死亡。这种情况虽属少见,但也不乏其例,一经发现,就要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兰株,严重的必须丢弃盆土重新栽种。如发现较迟,叶片已大批发黄,这时除用新土重栽外,还要剪去发黄程度较深的叶片,并修剪部分根须,或选用无土的水苔种植,注意避阴一段时间慢慢调理。倘若在养兰花的事宜上,家里只有一人操心,别的人一般不问的话,一旦这个爱兰者因事外出一时无法照管时,就只好让兰株听天由命,结果倒苗、枯死在所难免;改进的办法就是一家人中总得要有接替的人,管理环节上不能有断档,不然爱兰者的爱好就难以坚持下去了。 综上所述,造成兰株倒苗、坏死的原因很多,不少危害兰株正常生长的因素大多可以设法避免,问题在于日常管理上要认真观察,一有问题就动手解决,千万别到了苗倒兰死才去慌忙抢救。功夫要花在平时,才能防患于未然。但面对发生时,畏惧、恼火都没有用,只有积及面对现实,能把兰株从死亡的边缘挽救起来,仍不失是养兰人享受了取得成功与收获后的喜悦,值得每一个爱兰者去实践、去领略养兰中的甘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