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职业竟是干预他人

 宗放 2017-06-24

1998年美国开始把太极拳作为研究对象

2002年加州大学生物医学院院长林欣教授着手研究太极拳对身体的保健和康复作用

多年前美国卫生部发布公告号召全民学习太极拳

国内大多数人对“太极运动干预”都感到陌生,朱明亮和他的团队正在探索这一领域。朱明亮强调:“太极运动干预并不只是太极拳,而太极运动干预包含太极拳,并且医疗效果显著”。所谓太极运动干预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研究基础之上,以中华文化下的“太极”哲学体系为理论基础,以特殊的运动方式为核心,辅以营养、心理技术,有效干预慢性病的预防、康复进程。


其实中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则可以追溯至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到“导引、按跷”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更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东汉时期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宋代的“八段锦”等等都可以看出运动干预的“雏形”。

太极运动干预可进行身体、心理干预,对预防身体疲劳、抑郁等病症的爆发有改善作用。如今人们肩上的担子如山一般,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生活的快节奏让人既压抑又无奈。太极运动干预不仅可以改善脊柱活动度,缓解颈肩腰背的不适,还能舒缓身心,释放压力。

太极运动干预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患者提供替代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体质监测结果,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时间,患者通过坚持不懈地习练太极拳,增强体质,达到预防和康复疾病的效果。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问题充斥着大家的生活。太极运动干预一个横跨千年的“健康处方”,正在影响着更多的人,改变着更多的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