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可以是菩萨》万法归一,圆融无碍

 北书房2014 2017-06-24

最近道士李一掀起了一番风云,有人问我怎么看,怎么看局中的企业家,比如马云。

对于李一,本人没有调查,故没有发言权。不过,对一个人能否胎息(断绝鼻息,以身上毛孔呼吸)两小时,倒是可以提供一个甄别方法——能胎息一个时辰者,至少要达到初禅天境界(道家的说法虽异,实质相同,有兴趣者可参见南怀瑾老先生的《我说参同契》)。如果是在水中,那要全身都浸在水中,而不是像李一坐在空气缸中,外面再套个水缸,自欺欺人。

人若入定初禅天,呼吸可以停止,然不太好考证,你总不能拿根羽绒一直放在坐禅者鼻孔前。有一个笨一点的方法,入定初禅天者,可结双跏趺坐(一脚扳上另一腿,另一脚再扳上另一腿,两脚脚心向上),一坐可以7~21天不吃不喝不动摇不下座。

这是一个很难造假的测试。常人(少儿骨骼软除外)大多数都不能顺畅结双跏趺坐,未经过禅定修炼者,天生能坐1小时的都微乎其微,如果能够安然禅坐6小时,是有点功夫了,更不要说坐7~21天了。

相形之下,笔者更想谈一谈马云。马云事后这样解释:我只是借一个场所,借一个方法论,借假修真,强迫自己离开平常的办公室,到另外一个领域思考。每次都是他讲他的,我想我的,也不是从李一那儿学习什么。又言:李一不是神,也不是鬼,和大家一样都是凡人。听两堂课就是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天下人皆可为我师。

马云无须解释,就是学了又有什么错呢,又没有因此害人,出的钱是他合理合法挣的。

在笔者眼中,马云在企业家中是一位有勇气的人,他已经在寻找信仰的道路上开始了探索。人生往往是一个不断试错、借假修真的过程。我们从小坐在学校里,学的假大空还少了?我们走上社会求生存发展,学的虚假伪还少了?

即使学了假、吃了亏、上了当,不要紧,要紧的是从不断去伪存真,逐渐逼近世间真相,逐渐悟透生命真谛,逐渐开蒙一双双火眼金睛的慧眼。

世人更应关注的是被“假问题”掩盖了的一个“真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烧香拜佛,求仙问道,信仰耶稣,包括马云这样非常成功的商人?现代人创造的娱乐如此丰富,世人为何反觉得更空虚,更寂寞,更无助?即使是那些叱咤风云,被常人看成是超人的企业家。

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企业家内心承受的巨大压力。一位老板,他和员工、经理人的根本不同之处有两个:一是作为老板,他要先掏钱给后者发工资,然后才能挣钱,即先承担风险,而后者刚刚相反;二是员工和经理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向上交,一直交到老板那里,老板则没人可交,必须作出最后决定,承担最后的结果。

简言之,一个企业,员工、经理可以将精神寄托在老板身上,可是老板的精神能寄托在哪里?寄托在父母那里,可父母会老,会逝去,会听不懂;寄托在红颜知己那里,然红颜知己可遇不可求,即使曾经拥有又何尝能长期默契——往往红颜嫁做他人妇,或者知己变身情人,从倾听者变成痴缠者;寄托在企业家朋友处尽管更现实一些,但真遇到困局时,精神上还得自己扛着。

高明的企业家会尝试着去寻找无形的信仰,有形有相的寄托容易衰败,无形的信仰往往更强大更长久,因为更少破绽。无形强大的信仰可以和企业家精神合二为一,不分彼此,如此一来,即便在最艰难时,只要其信仰不垮,企业家精神就不会垮。

马云何尝不是在试图寻找到这种信仰呢?此次之失,说明他还在求索之初,尚未能确认令他信服的真信仰,更未能与其企业家精神合二为一。还需要“李一”这个中介来找到真信仰,现在恰恰是这个中介出现了破绽。

什么样的“真信仰”能让企业家信服呢?这肯定是非同一般,充满智慧,圆融无碍的信仰。企业家都是驾驭人性的高手,察人待事洞若观火,绝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企业家往往是实用主义的人,一种信仰如果不能解决其人生事业的难题,他会不屑一顾。

那么,怎样的信仰才能让企业家无可挑剔、心悦诚服呢?

这种信仰首先能解决企业家被多重角色分裂精神,撕扯人性的苦难,这种分裂足以令人崩溃!

一位企业家,他首先是自私自我的个人;他还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儿女的父亲,还可能是一个情人;他是一个企业的支柱灵魂,是最后决策最后负责的人;他还是一个社会名人,他不得不委曲求全跟政府官员、各界人士打交道;如果他是知名企业家,一位明星,就又是一个所有缺点都会在聚光灯下被放大的人,比如马云。

这些角色往往是冲突的。一个自私自我的有钱人,他想和朋友打高尔夫球,想和情人去马尔代夫晒太阳;作为一个父亲,他会想和儿子多待在一起;作为一个企业家,企业重大决策、企业最困难时,他要成为最坚强的后盾,甚至要身先士卒,攻城拔寨;一个教育自己员工诚信的人,可能一转脸就不得不向别人行贿;在企业内一言九鼎的人,对外却必须忍辱负重,巧妙周旋;作为一个明星,固然给企业做了很多免费的宣传,但个人的自由空间会受到极大压缩。

除了自身不同角色的撕扯外,老板作为财富掌管者,必然受到各方求利者的争夺。这使得他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会遭到巨大张力分裂。这时候,他特别需要一个智慧如海、层层无碍、圆融通达的信仰成为他坚定的盟友。

他可以遇到儒家,儒家似乎指明了路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孔子又言:未知生,焉知死,连生死大事都回避了,如何通达?他可以遇到道家,也可以遇到小乘佛教,但它们会要求斩断尘缘,视世事为无常,看红颜为枯骨,出家修行——可身负千万员工的生计,岂能说脱离就脱离呢?

他最后的希望是大乘佛法了。大乘佛法鼓励修菩萨道者,勇入滚滚红尘,以“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无差别平等心法,来消弭各种角色的冲突;以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使自私小我和企业家“大我”和谐统一;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解决了其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

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离得开“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企业创办之初,企业家要先掏钱发工资,其何尝不是布施?面对激烈竞争生死存亡,企业家哪能不用热情语言(爱语)激励大家奋斗?创办企业何尝不是为共同利益的行动(利行)?何尝不是一个所有员工共同的事业(同事)呢?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对于大乘佛法而言,只是刚刚入门。真正的大乘境界,智慧如海而各归其位,立体纷繁而万法归一,千变万化而圆融无碍,无所不包而丝毫不爽。就像一座卓越的图书馆,每一本书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如果需要,随时取用。

这种重重无碍的境界似乎很难理解,那就打一个比方,从四面八方向同一个空间打出无数探照灯,这些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各行其道,然相互之间丝毫不相障碍——这就是圆融无碍的境界!

得此境界,身自由,心自由,随心所欲不逾矩,所到之处皆自如。此种大自在,要在滚滚红尘中的大痛苦中悟,在万般尘缘的大纠结中修,是为菩萨道,也是企业道。




《你可以是菩萨:企业道与菩萨法》张庭宾著

 

菩萨并非神话,你也可以是……

天上的皎洁明月,与地上江、河、湖、海,乃至脸盆中的月亮,是同一个月亮,只是江、河、湖、海和盆中水被欲望染污了,若你心境之水纯净明澈,明月完美现前,这时,你就是菩萨。

世人往往觉得事业生活如巨松压顶,喘不过气来,若你的心量伟岸如山脉,灵魂安忍如大地,巨松便是身上微不足道的毛孔,这时,你就是菩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