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联观句

 苍穹兮碧落 2017-06-24
(2016-06-12 21:21:17

近体诗中,两句一联,并以联为单位构成诗篇。上句曰出句,下句曰对句。那么出句和对句是否仅仅是位置的不同和韵脚的有无了?

今之诗词爱好者,喜欢写律诗。故很大精力着意于颔联和颈联的对仗。对仗嘛,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因此,于此问题既没有什么感觉,也不甚上心。

其实,出句和对句禀性是截然不同的。试以一家之言论之:

1、格律方面

出句主起势,须高高举起,不必四平八稳,应求峭拔凌厉之势。反映在格律上,可以拗折,不避孤平。小拗可救可不救,大拗对句救之。是故,前人诗作中甚至会出现五连仄、七连仄,并不为意。其不稳,可有对句稳之。

对句主接应,该轻轻落下,须得稳当,应如老树盘根,安之若素。反映在格律上,忌孤平,少拗格。一旦拗而不救,又无下句救之,则失稳成病。此外,字之轻重清浊,也要调配得当,力求流畅爽利。

2、手法方面

出句重发散,对句重收敛。

出句关键在于“出”,怎么“出”?“出”什么?一联之成败系之于此,不可不慎。前人关于此,有精辟的说法,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用我的话说,就是“天外飞剑,扑面而来”。

对句之关键再于“接”。“接”要如太极推手,不见用力而圆转如意。亦如足球高手,势大力沉一球飞来,连消带打,驯服于脚下。此处言“接”要顺其性而不能扞格,主要是指非对仗联,顺承而下如水流澹澹。

对仗联中“接”还有第二重要求,即“对”和“出”须得半斤八两,不能轻重失衡。若擂台对攻,可以关公战秦琼,不能玉皇大帝大战红孩儿,二者必须等量齐观。

纵观当今的许多作品,接不住的例子比比皆是,情况也各不相同,难以尽说。此处只能提醒各位诗友,在近体诗的写作中,要从格律和对仗中摆脱出来,把更多的心思留在意脉上、气机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