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界人生】人生有涯,跨界无边|耿人健作品

 uczc68 2017-06-24





自2006年开始,耿老师受聘担任复旦大学MBA面试官和职业发展导师。他曾担任欧美500强跨国公司亚洲区的高管,负责战略投资和管理咨询20年,也是《企业管理》、《商学院》、《全球财经观察》等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


“星空像一只妙趣无穷的万花筒,无限延展地伸向远方;每个人在星阵中跨越边界,不断找寻隶属于自己的星座……”这篇小文是我写给自己的,那年我刚满20岁,即将结束为期一年在大连的军训,返回复旦校园。如果可以从奇异的镜头回溯时光,那时,我满怀自信和憧憬,正准备扬帆启航,驶向远方。


军旅磨练  复旦求学


1990年,我考入复旦大学,赴大连陆军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军训。军训生活虽然艰苦,但也锻炼人,它对于培养我的务实和自律,尤其功不可没。


军训期间,我有幸见到了国家教委和中央军委的十几位领导,我发现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特点:尽管身居高位,却没有一点架子,非常平易近人。这段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991年秋季,我真正开始大学生活。应用化学专业课业繁重,艰深的理论和细致的实验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读书上,同时,我认真思考和分析大学所学专业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


纯学术的化学研究并非我的唯一兴趣,为了拓宽就业门路,我辅修了第二专业:企业管理,得到了著名管理学家陆雄文老师的指导。今天,年纪轻轻,陆老师已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院长,在管理界德高望重。


回过头来看这个选择,是出于“对未来的一个朦胧的判断”,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关于选择与放弃,我在大学系刊《化学之声》上发表了一篇小文,其中谈到:“生命在于追求,不在于占有;追求不在于包揽而在于选择。为选择而有所放弃,这样你会更轻松、更从容、更豁达地面对生活。选择了,你就要勇敢地面对它;经历了,你便拥有了一份珍贵的财富。”


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出国最热的时候。托福、GRE、GMAT,我都认真地准备过。1993年,GMAT考试题型经历了非常大的变革,我从ETS(美国考试中心)买到一本最新的考试指导书,大约花了人民币200元,大致相当于现在三四千元的感觉。这本书的用场可谓发挥到了极致:我自己认真研读完之后,在校园广告栏里贴出告示,凭身份证到我这儿取GMAT最新辅导教材复印,出借一天收费30元。不费吹灰之力,我回收了这200元的投资,还有了盈利。


应该说,大学校园是改变我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在这里,我从一个农村娃蜕变为城里人;在这里,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塑造;在这里,我懂得了感恩和与人分享。


从农村到城市,从军训到大学学习,从应用化学专业到辅修企业管理,这是我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跨界。


毕业前,我在日记小本里写下这样三句话:我有一个梦想;永不言弃;热爱生活。


那是我的豪情壮志。


不断学习  发展思变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EIG公司从事投资项目管理,不知不觉间,我成为了中国早期探索PE私募投资的先行者。1995年,浦东机场还刚刚筹建,我们成功中标机场自备电厂的燃气轮机发电设备。


工作之余,我有一个小爱好,即创作并编译笑话和幽默故事,陆续在《读者》《故事会》等刊物上发表,累计超过150篇。这些看似是平常的小事,日积月累,造就了我乐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与此同时,我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我觉得自己还需要继续充电,继续学习。1998年,我考取了美国麻省理工MIT斯隆商学院的跨国管理项目,并在2000多名考生中以第10名的成绩脱颖而出。


从考上MBA的第一天起,我感觉,要走职业经理人的道路,就必须做出些改变。为此,我每次上课都早早来到教室,坐在教室第一排的正中央,并且暗暗地告诉自己,以后不管任何老师提问,我都争取第一个回答问题。这样的自我要求,养成了我随时随地快速思考和脱稿演讲的习惯。


除了每门课厚约500-700页的英文课本,还要认真阅读哈佛的原版案例。一个案例,厚的有十几页,要花时间读完并消化其中的内容,很有挑战性。从我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到校园,路上要用一个多小时,每次我坐巴士上学,都能在颠簸的路途中津津有味地读完一个案例。


毕业之后,在路途中读书也变成了我的习惯,嘈杂是他们的,我可以集中精力沉浸在阅读的快乐当中。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喜欢站在教室外聊天,这里一簇,那里一堆,熙熙攘攘,煞是热闹。我本来是一个比较木讷的人,但休息时,我试着把发表的笑话拿出来讲,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因此,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我就是一个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而且幽默风趣的人。同学的这种印象,如同催化剂,慢慢地引导着我朝幽默风趣的方向转变。这件事儿,告诉我一个真谛:所谓的性格内向、外向并非一成不变,通常并不会影响你做一名优秀的经理和领导。


读MBA期间,我换了一次工作,负责POL公司在亚洲区的业务拓展工作。在做并购的过程中,我感觉在阅读律师和会计师的尽职调查报告的时候,有些似懂非懂。我选择了具有相当难度的英国注册会计师(ACCA)执业资格考试,并且以全球最快的速度全部通过14门英文课程。


那时,我的职业发展定位是:在跨国的化工企业里做管理和财务相关的工作。简单的一句话,却几乎涵盖了我所有的强项:本科的化学知识、ACCA的财务知识、MBA的管理技能和熟练的英文沟通。实际上,我是在摸索职业发展的路径。


从PE投资项目经理到幽默笑话作者,从MBA、ACCA再到跨国并购负责人,我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跨界。


不断学习、发展思变,通过知行合一,让跨界顺理成章。


探索可能  不要设限


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别人说你“不行”,不要轻信;自己有时觉得“不行”,也不要太当真。突破了自我,你就拥有了另外一片天空。


2004年,我加入了HEX化工,成为这家具有150多年历史的老牌化工企业的工业树脂事业部总经理,主抓公司战略和市场销售工作。大家知道,从事销售工作,除了要有高超的沟通技能,还要应对不小的指标压力。我利用周末时间进修并通过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目的是提高自己控制情绪、提高沟通技巧和抗压能力。后来,我发现它不仅帮助我“自助”,而且帮助我“助人”:我成功帮助一些人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真是利人利己啊。


年纪轻轻的我,即担当了中国区工业树脂事业部战略和市场销售的重任。可是,之前我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品的销售经验啊。怎么办?当时,我采取了三个步骤:


第一,买销售方面的专业书籍和销售培训视频,学习经典。菲利普·科特勒有本市场和销售方面的教材,让我如获至宝。同时,我把所有能够找到的“销售大师”的培训光盘一一看过,自己就像一个无知的学生,认认真真地记笔记。


第二,请教工业品营销的各路高人,包括著名化学品公司的销售总监和经理。我用的办法是请客吃饭,采取“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这样别人没有压力,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虚心求教,回头整理好笔记。


第三,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冥思苦想。在没有现成理论和实践经验可学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复问:“我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通过上面三个步骤,我组织并主导了目标市场的深度调研,在短时间内就摸清了工业树脂在中国的市场状况和竞争格局,建立起完备的销售渠道和执行策略,并通过行业协会、专业会展、专业杂志和技术研讨会等形式推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那四年,我彻头彻尾地改变了自己,同时,我开辟了高端工业品原料“价值销售”的创新模式,抑或雪中送炭,抑或锦上添花,牢固树立了公司在行业内领军企业的地位。


有了这样的实践,我进一步提出了“学习的三种途径”,即读书、阅人和察己。第一种途径,向书本学习,即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习“前人”的智慧。第二种途径,向他人学习,即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别人做人和做事的本领。第三种途径,向自我学习,即不断地自我反省,使得今天的我超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超过今天的我。


第一种途径,除了读个别“活人”写的书,绝大多数属于向“死人”学习。后两种途径,阅人和察己加起来属于向“活人”学习。读书的水平取决于个人的吸收能力,阅人的水平取决于换位思考的能力,察己的水平取决于自我反省和领悟的能力。只读书,不阅人,难免成为书痴。读书加阅人但不察己,难免陷入自傲。今天,即使你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依然没有理由骄傲,因为,通过不断努力,你可以变得更好,你的人生的层次才可以不断提高,正所谓:到此已穷千里目,方知才上一层楼。


就这样,我从销售经历的零起点到在跨国公司负责大客户管理和渠道管理,实现了人生的第三次跨界。


由此我领悟到,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千万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人生有涯  跨界无边


有人问我,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跨界生涯?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人,一定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前瞻而且能够落地的规划。我用以下几个词加以总结:知己知彼,不断思变,有序发展。通过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不断思变,追逐职业梦想;通过有序发展,做好阶段规划。


这当中,一定要有跨界思维,找出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经验三者的交集,然后在这些领域里寻找职场上的机会。面对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都应适时评析所从事的职业是否仍然有发展空间,看看能否从中持续得到新的进步,是否还能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2007年底,我加入了BEK公司,公司派我去比利时工作将近一年时间。从那时起,我负责集团战略、投资项目、风险资本和业务拓展工作将近8年的时间。这是一个跨职能的职位,需要运用多种职业技能,面临各种跨界的挑战。


如果你问我现在的身份,用“跨界”来形容也是恰如其分的,战略投资从业者、[新思维读书会]的创始人、[新思维英语]创始人、管理培训讲师、高管教练、自媒体人......表面看起来,这些身份似乎彼此独立、互不搭界,但这几个角色却实实在在地汇集在我一个人身上。


在跨界的过程中,我一直秉承“先予后取,助人为乐”的理念,这对我的影响不可小视。2006开始,我担任复旦大学MBA面试官和职业发展导师,开始回馈母校的行动,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2014年教师节开始,我推出微信公众号“新思维社群”,打造学习生态圈,通过微信平台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学习并提高。


通过知行合一、推己及人,我试图在推动社会的良性变革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跨界感悟


对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快乐和修行。快乐,关乎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从心”即可;修行,关乎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做到“问心”无愧、心安理得足矣。粗看起来,两者似乎矛盾,实际上又是统一的:两者均以良心为衡量尺度,尽量做到给予别人的比别人给你的多一点,最起码的底线就是做到“予”与“取”的平衡。


我的人生信条是:不占别人便宜,多给别人方便。因为,我觉得,在幸福的生活中,“得到”更多;而在充满意义的生活中,“给予”更多。


“自信不自负,知足不满足,追求不苛求”,这就是我的跨界态度。人生有涯,跨界无边,我依然在探索,在前行……


文章来源:摘自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我的跨界人生》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