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角雉,又名寿鸡、灰斑角雉。全长约60厘米。分布于西藏、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湖南、湖北、广西、四川。雄鸟体羽及两翅主要为深栗红色,满布具黑缘的灰色眼状斑,下体灰斑大而色浅。头、颈环及喉下肉裙周缘为黑色;脸、颏的裸出部及头上肉角均为蓝色;后头羽冠橙红色。嘴角褐色。 红腹角雉,雌鸟上体灰褐色,下体淡黄色,杂以黑、棕、白斑。尾羽栗褐色,有黑色和淡棕色横斑。 黄腹角雉,又名角鸡、吐绶鸟、寿鸡。全长约50(雌)~65(雄)厘米。分布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雄鸟上体栗褐色,满布具黑缘的淡黄色圆斑。头顶黑色,具黑色与栗红色羽冠。飞羽黑褐带棕黄斑。下体几纯棕黄,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脸部裸皮朱红色;有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及翠蓝色肉角,于发情时向雌鸟展示。 黄腹角雉 ,雌鸟通体大都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上体散有黑斑,下体多有白斑。 灰腹角雉,分布于西藏南部、东南部的察隅、错那、墨脱等地。雄鸟全长53~68厘米。额、头顶和耳羽为黑色,脸的裸出部分为金黄色,头顶有一对蓝色肉角,发情时能膨胀突出。颈为红色,上体栗红色,布满白色带栗红色边缘的眼斑。下体为烟灰色,带暗色羽缘。尾黑色。 灰腹角雉,雌鸟上体褐色,布满白色圆斑及黑杂纹,下体及两胁为暗褐色并杂有棕色和灰白色斑纹尾为暗棕色。 黑头角雉,分布于我国西藏西部革吉附近的狮泉河流域山地、西藏西南隅的森格藏布流域。雄鸟体长为70厘米左右。头黑色;肉角蓝色;冠羽也是黑色,尖端红色;脸部在眼睛的四周有一个大的红色裸区;项下的肉裙为辉粉红色,中央贯有紫色纵纹,左右各有6个镶有蓝边的淡黄色斑块;颊的下部蓝绿色;体羽大都灰黑色,满杂以白色圆形斑点,上体较小,下体稍大;颈的上面、侧面和喉部,胸部为红色,肩部有一个暗红色的斑块。 黑头角雉,雌鸟体长60厘米。上体为淡灰褐色并布满了黑色的斑纹;下体大都灰色而具白点。它们眼睛内的虹膜为褐色;嘴黑色,先端角色;腿、脚粉红色或肉灰色,随季节不同而变化。 红胸角雉,分布于西藏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云南西北部。雄鸟:体大(70厘米)、华美的绯红色角雉。头和喉黑色,冠羽黑色而羽端红,体羽多饰有黑色边缘的白色珍珠色圆点,两翼及尾具近蓝色带皮黄色的横斑。肉质角蓝色,颈部肉椐亦蓝色,雄鸟发情炫耀时张开可见其上的绿色及红色斑块。似红腹角雉类,但红色的下体多绯红黑并带具白色外缘的黑色点斑而非鳞状斑。 红胸角雉,雌鸟色暗,杂以黑色及红褐色,眼周裸皮近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