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方解读—三仁汤

 水木年华138 2017-06-24
【出自】
   《温病条辨》
 
【适宜】
    适用于肠伤寒、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组成】 
    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解】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主要方剂。湿温的病因,吴瑭认为是“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偏于湿者也”。其发病每与内湿有关,薛生白曾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因此,湿温初起,除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外,兼见胸闷不饥等湿阻气机之证。其头痛乃卫阳为湿邪阻遏之候;湿为阴邪,湿遏热伏,则午后身热。治之之法,《温病条辨》曾示三点告诫:一曰,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曰,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之则洞泄;三曰,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商阴相合,遂有锢结而不解之势。唯以芳香苦辛,轻宣淡渗之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为宜。
    方中以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利湿清热而健脾,可以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配伍滑石之甘淡性寒,利湿清热而解暑。通草、竹叶甘寒淡渗,以助清利湿热之力;半夏、厚朴辛苦性温,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既助行气化湿之功,又使寒凉而不碍湿。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暑解热清,则诸证自解。
 
【运用】
    1、该方治证为湿多热少。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证治要点。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应用。
    2、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著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痹证、淋证、水肿等属湿热者,均可加减用之。
 
【歌诀】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来源】
   《方剂学》 主编:段富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