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方解读—茯苓丸

 水木年华138 2017-06-24
【出自】
   《是斋百一选方》
 
【适宜】
    慢性支气管炎、上肢血管性水肿等属湿痰者,可加减用之。
 
【组成】 
    茯苓、枳壳、半夏、风化朴硝
 
【功用】
    燥湿行气,软坚化痰。
 
【主治】 
    痰停中脘证。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等。
 
【方解】 
    本方所治两臂疼痛乃痰停中脘所致。四肢禀气于脾,脾湿生痰,痰饮流于四肢,则凝滞作痛。《是斋百一选方》说:“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此种臂痛,切不可以风湿论治,若误用风药,则贻误病机;徒伤正气,唯以祛痰为要。
    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为君,以茯苓健脾渗湿化痰为臣,两者合用,既消已成之痰,又杜生痰之源。佐以枳壳理气宽中,俾痰随气行,气顺则痰消;风化朴硝软坚润燥,使结滞之伏痰消解而下泄。用姜汁糊为丸,非但取其制半夏之毒,且可化痰散饮。诸药配伍,则燥湿化痰之力较强,对于痰停中脘之证,用此方消痰润下,确有“潜消默运”之功。
    本方较二陈汤少橘红、甘草,多枳壳、风化朴硝。其燥湿行气之力相近,而祛痰之力则胜,于二陈汤,加入风化硝则不仅软坚消痰,而且能荡涤中脘之伏痰,使痰浊从大便而下。若咳嗽痰多,稠粘不爽,胸脘满闷者,亦可酌情服之。
 
【运用】
    1、本方主治属湿痰为病。以舌苔白腻,脉沉细或弦滑为证治要点。
    2、用于臂痛或肢节肿痛,可加通络活血之品,如桑枝、地龙等。用治咳嗽痰稠时,可酌加海蛤、瓜蒌等。
 
【歌诀】
    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来源】
   《方剂学》 主编:段富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