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特别策划“传承·创新”系列节目,本周邀请到的开讲嘉宾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先生。三十多年来笔耕不辍,叶辛创作了许多记录时代又感动时代的优秀作品,《蹉跎岁月》和《孽债》更是被改编成影视剧而被大家所熟知。 叶辛说,好的文学作品,就要从深入生活,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如果一代代作家都把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写好,就是对历史最好的注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古代文学家们为他们的时代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而如今,每一个有追求的当代中国作家也应该为我们的祖国和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书写新的篇章。 “十年知青经历让我学会了用两副目光看待生活” 叶辛19岁时离开上海, 来到贵州省修文县的砂锅寨插队落户。他说,十年七个月的知青岁月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 在演讲中,叶辛讲述了他在贵州的十年青春岁月,也讲述了《蹉跎岁月》、《孽债》等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刚到贵州山乡,繁重的劳动让叶辛感到辛苦劳累,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劳动到底有没有价值?直到有一天,一位53岁的老农对他说了一句话:“山坡是主,人是客”,正是这句话彻底点醒了叶辛,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开始一边劳动,一边思考,一边想象,拿起笔来写一点他感受到的生活。在去贵州之前,叶辛对农村生活毫不了解。他说:“我初到贵州山乡的时候,是带着一双上海小青年自以为是的目光看待偏远的村寨;但是当劳动了十年,十年以后离开村寨的时候,我经常也会像农民一样带着一双农民的眼光看待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大都市。” “我走了14里山路,买了6块月饼,陪她一起过中秋” 节目中,叶辛还分享了他和妻子相识相恋的爱情故事,当时叶辛劳动一天有五毛九分六,而在隔壁寨子插队落户的妻子一天只有一毛六。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两个年轻人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在你来我往的山路间相爱了。主持人也发出感叹:“在那个年代,年轻人永远在任何地方,生命的活力是阻挡不住的。” 现场还有观众小纸条提问:您给妻子送过最贵重的礼物是什么?叶辛回忆了一会儿,答:月饼!“那个时候我修湘黔铁路攒下了一些零用钱,听说这个分工厂有月饼卖,我就走了十四里的山路,去买了六块月饼,买回来跟她一起吃过中秋。”简单、单纯的爱情故事也感染了在场的年轻人。 “我只写我经历过和思考过的生活” 叶辛在演讲的开始说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捕蛇者说》,提到苏东坡、范仲淹和唐宋元明清流传千古的佳作。叶辛认为,这些诗篇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是接地气的,是和老百姓的心相通的。叶辛的作品都是他经历过的和思考过的真实生活的写照,这也是他对于文化传承的理解:“文化的传承,传承什么?传承作家和生活的土地的关系,和你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关系,和你生活在这块土地的山山水水的关系。” 现在,叶辛还是每年都会再回到贵州。他说,这可能就是人和土地的感情,人和他曾经生活过、劳动过、思考过的那个环境的感情。所以他一直说,根植于生活的作品,才是真正有感染力的作品。 |
|
来自: 公司总裁 > 《晚会/综艺/颁奖/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