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愁|百年住房变迁,四代人的房子故事

 夜李挑灯看鉴 2017-06-24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无论是结婚生子,还是家庭生活改善,都需要一个满意的房子。一个房子,便是一个家。一个个家,构成一个家族的记忆。新春伊始,大家谈起房子,我便记录起我们家庭几代的房屋回忆。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

我家世代居住在鄂西北,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著名的世界道教文化遗产武当山脚下。听起来应该是个充满无限遐想,一个风景如画,美丽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的确如此,这里人文气息十足,自然景色非常的漂亮。可是这一切的美好与我老家无缘。

我的老家离县城70余公里,离乡镇20公里,离最近的集市商店差不多5公里。这里差不多是县城最偏僻的地方了,我家再往里走,就没有路了,都是一座座的大山,再往北,就是秦岭了。村里的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就从山里发源,沿着村庄流淌,汇入汉江河里。村子满眼望去都是山,房子沿河沿山脚而建,平地很少,大都是坡地。山是石头山,山上长着些柏树,还有就是些寸草不生的荒漠化黄浆石荒山。看到这些情况,你就知道他是多么的贫困和落后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就在这里,见证着世代人的生存和发展。

我是85后,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尽管沿海地区改革的春风没有吹到我那个偏僻的小山村,但是80年代那席卷全国的农村发展之气息也悄然的来到了我们身边。

我的爷爷是公办教师,属于商品粮户口。剩下我的奶奶和父母,一家三口,十几亩的土地,有坡地,有山地,也有少量的平地,还有一些自己开荒的荒地。以及当时分户到家的少量农具,半头牛。这就是当时我全家耐以为生的全部家当。依靠着这些生产资料,还有农家人的勤劳,在八十年代初,我们就成为全村的万元户。当时全村有200多户,7、800人。在这样的村子里,我们家的条件还算是比较好的,因为有这些基础,我才能够一路读书、工作。

爷爷家的房子

爷爷生于1932年,爷爷的祖上是个大家族,在五六十年代被定性为地主。所谓的地主,不过就是当时在村里有一些土地而已,在这个贫困的地方,当上地主也仅仅是能让家人混个温饱而已。可恰恰是这个地主家庭出身的背景,影响了他的后人一辈子的人生。我的祖爷爷在解放前去世,没有赶上后来的斗地主,可是他的子孙们,却背上了富农的称呼,在后面的几十年,戴着地主的帽子夹着尾巴小心翼翼的生存着。五六十年代,爷爷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几十公里外的大山里去教书,奶奶带着十几岁的父亲去修水库,劳动改造,晚上还要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和批斗。其残酷手段就不描述了,如今我87岁的奶奶那弓着的腰杆都是当年劳改的后遗症。

爷爷的祖上在半山腰有一座房子,3间瓦房,两间下房,一座院子,一个小门楼,院子里都铺了青石板砖。虽然简陋,但是当时这是这里仅有的两座大院之一,另一座大院,是我爷爷的另外一个堂爷爷家的。据我的爷爷说,他小时候出身就居住于此,由此看来,这座房子已有百年历史了。当时的这个大院里,请了很多下人,有做饭洗衣的,有放牛放羊的。院落不大,却很精致,堂屋里挂着一个匾,什么内容爷爷已经记不住了。屋里有一木头楼梯,做的非常漂亮,还带拐弯的,直通阁楼,我小时候还去那里玩过。

可惜好景不常在,我的祖爷爷在解放前因病去世,当时只有四十多岁。解放后,便开始了斗地主。爷爷兄弟几个和祖奶奶便从正房搬出,住到了下房里,当时的下房是用来做厨房,仓库。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没有房子的穷人搬了进去。等到五十年代中,爷爷兄弟几个都已结婚成家,只有的一间房子已经住不了那么多人,就在附近寻了个地方,盖了三间草房,兄弟三人,一家一间。当时的墙是泥墙,就是用两块板子夹着,中间填上泥土做墙,架上几个檩子,覆上一些茅草,这是爷爷当时亲自建造的第一代房屋。

乡愁|百年住房变迁,四代人的房子故事

当时穷,只能将就着住,五十年代末,爷爷刚参加工作,当时学校在几十里外。学校里种的麦子,收获以后,爷爷还要把这些麦秆一担一担挑回去,去修缮漏雨的屋顶,这样的房屋住了十几年。等到60年代末,爷爷弟兄几个工作稳定,才把屋顶换成黑瓦。这个时候也慢慢把泥土墙拆了换成土胚墙。

等到七十年末,当时爷爷的兄弟几个的小孩都长大了,要结婚成家了,当时的三间房已经满足不了居住了。就在两头各加盖了一间,又在下房旁边续了一间,这样,爷爷的兄弟三个就一家有了两间房。

爷爷他们那一代从茅草房到后来的瓦房,都是自己一手亲自盖出来,当时国家对地主成分的家庭是团结改造和利用,所以只能自力更生,一根檩子一块瓦的弄回来,我的父亲当时也参与了房子的改造。

父亲建造的房子

等到我的父亲结婚生子后,当时的家庭已经很庞大了,父亲一家,大伯一家还有两个未出嫁的姑姑,一大家人三间房子已经很难住下这么多人了,我的父亲便打算盖新房了。

我的父亲主导着新房的修建。当时已经流行盖砖房了,我们家也计划修盖砖房。父母一家人很勤奋,除了种植粮食作物,还开荒种地,种辣椒,烤烟。平时勤俭节约,一年能收入过万元。在隔壁大爷家的菜园子里,确定了地基。自己去山里挖石头,用牛车拉回去,请人拉沙,去砖厂买砖,请施工队和亲戚邻居帮忙施工。经过几年的筹备和修建,1993年,一个一层半的4间房屋修好了。红砖白墙平房,在当时的村里也算是比较豪华的房屋。后面几年,又陆陆续续的盖了厨房,猪圈牛圈,修了院墙,水泥地。辛苦了几年,父亲家的房子终于修好了。

乡愁|百年住房变迁,四代人的房子故事

我的小学时代,从土坯房到砖房。当时村子不大,孩子还是比较多,记得上一年级时,全校人数最多时差不多有两百人。当时,村办学校,村民集资出劳工,扩建了学校的房屋和操场。学校还有自留地,当时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组织全校大一点的孩子去劳动。种庄稼,除草,收庄稼。平时还要背柴火去学校,给住在学校的老师用,还有冬天的取暖。冬天上学,遇到下雪下雨,泥泞的山路上,大家都提着一个小铁罐,里面烧着柴火,边走边取暖。学校教室的后面,烧起一堆火,大家冷了,便就着火堆烤火。

在这个砖房里,我度过了小学。等到上中学,就得去住校了,当时10公里外的乡里,有普通中学;20公里外,有镇中学,当时的镇中学,还办有高中,全乡镇有四所中学,村村有小学。在这个水泥路加土路的上学路上。我每周要单程步行20公里,每周六早晨回家,周日下午上学。班上其他家更远的学生,则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很多时候都是住一晚,就要收拾东西返回学校。20多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3年,也是这段路程,锻炼了身体和速度,走的快的时候后来单程只要四五十分钟。

高中的时候,去了县城,又是住校三年,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寒暑假才能回家。大学的时候,有时一年才回去一次。老家的房子已经慢慢变成记忆。父母也老了,家里的东西慢慢添置,房子也有了些变化。由于当年的施工技术,地基下层,房屋漏水。每到雨季,便在家里摆上一趟盆子,外面大雨,里面小雨。这样的日子持续多年,终于才在大学毕业之前在屋顶上架上瓦。老屋终于不漏水了,但是我们回家越来越少了。

我们全家搬进了城里

我的弟弟没有读大学,高中毕业便出去打工,依靠着自己的聪明能干,短短几年,便在南方的大城市做到了部门经理的岗位。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工作之后,便想到了在城里买房。

父母虽然80年代就是万元户,但是一辈子在农村埋头苦干,错过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城里房子刚热火时,犹豫再三,觉得搬到城里不知道怎么搞生计。等我读高中大学时,便想省钱供孩子读书。等到孩子们都独立工作时候,想在城里买房,却是房价一路看涨,自己这些年剩余的储蓄,已经没有能力在城里买套房子了。

弟弟工作刚两年,过年回家到县城里看房,在一售楼部交了一万定金,后来被告知年纪太小不能贷款等种种原因,房屋没有买成,定金又没有要回来。后来,几经折腾,弟弟终于靠自己的积蓄在城里买了房,把我的爷爷奶奶和父母接到了城里。城里的环境确实比农村好多了,虽然他们进城之初有些不适应,但是慢慢的都习惯了,大家也都觉得他们很幸福。

乡愁|百年住房变迁,四代人的房子故事

等到我在北京工作,眼见北京房价翻番,便也在县城买了套位于市中心的电梯房。和我弟弟的房屋想比,不仅楼层翻番,房价也是翻番。纵是家里支持,也背上了一些房贷。现在的我们,除了过年回家在城里团聚以外,便很少回到农村的老家,基本上都是过年回家,上坟还有看看自己的老屋。

那日渐衰败的家乡老屋

家乡的老屋,祖爷爷的房子、爷爷的房子和父亲的房子现在都还在农村孤独的树立着。祖爷爷家的房子后来分给别人家以后,院子、下房慢慢的都没有了,屋里的楼梯也没有了。就连房屋,也是半边坍塌。这个房子的主人已经全家外出打工十几年了,在城里买了房。爷爷的房子大门锁着,里面摆放着一些老一点的东西。父亲的房子也是大门紧锁,屋里东西大都搬到了城里,房屋周围长满了荒草,几乎把回家的路都给遮蔽了。几年不住人,院子里的水泥地裂缝里,也长出了各种植物。老家愈发的衰败了。昔日几百人的村庄如今只剩下几十人,都是些老年人。村里的学校在我小学毕业慢慢都撤掉了,空留一所学校,在村中间孤独的守望着。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上学都留在城里买房了。村里已经十几年没有人盖新房了。

村里现在都修了水泥路,也有了手机信号。家里的土地,都给留守在农村的人家种了。现在我们可谓是彻底脱离了农村,除了父母拥有农村户口,基本上不在农村有往来了。去年的时候,县里搞精准扶贫,贫困户都要求要翻盖新房,统一样式,拆掉旧房。新房根据情况,一家补助几万元。我们家不算贫困户,也没有列入盖房计划。但是父母心在城市,根在农村,还想着返乡居住。春节前特意回到农村咨询此事,无奈农村已濒临消亡,纵使盖房,也是无人居住,只能暂时了了此等心愿。

房子的故事,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见证着一个家族的成长。这是历史,一个百年家族的命运与变迁。父母在哪里,家就在那里。这是乡愁,更是爱的回忆。

END

(请尊重原创,转载请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