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分享 所谓的“一招搞定”孩子问题都是不可能的。 应该具备宏观的教育意识和孩子的心理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是应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正确途径。 即便如此,育儿路上肯定仍会有难题。 所有父母都有育儿难题,包括教育专家们。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没有教育专家'。 所以,该吃的吃,该睡的睡…… 近来,我发现网上有关家庭教育的建议越来越离谱,经常动不动就“一招搞定”。 有“一招搞定”孩子无理取闹的, 还有“一招搞定”孩子拖延习惯的, 更有甚者,竟能“一招搞定”孩子的多!动!症! 01 “一招搞定”到底靠不靠谱? “一招搞定”这种教育建议,乍一看挺有道理,细细思量压根不是那么回事,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因为孩子每个个体都不同,而且无时不刻不在变化着。 孩子的接受能力、性格特点都是左右教育效果的因素,所以,这种“一招搞定”有没有普适性非常值得怀疑。 也许只对孩子A管用,对孩子B则效果不佳。 也许对孩子A今天管用,但明天就一点儿不管用了。 真的,这种情况我就经历过,因为我也有育儿难题。 事实上,凡是为人父母,都有自己的育儿难题,包括那些教育专家们(一想到这里,我就会瞬间放轻松一些,嘿嘿)。 有一段时间,孩子经常顶嘴,对于我和她爸爸要她做的事情回答一律以“不”开头。 正巧,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怎样“一招搞定”孩子的这种“不配合”。 具体做法是:家长以正面的语言提示孩子,少对孩子说“不”,孩子自然就会少了抵触,会接受家长的意见。 从理论上说,这种正面管教的方式的确很符合心理暗示的原理,肯定会奏效。 果然,开始确是奏效的。 当时,我们亲子间的画风是这样的: 孩子:“妈妈我可以吃饼干吗”? (意思是不想吃饭,想只吃点饼干) 我:“可以啊,你可以在吃完饭后吃几块饼干,我先帮你放到这个小碟子里了,不要忘记哦。” (意思是不吃饭不可以吃饼干) 孩子:“……好的,谢妈妈……” 当时我感觉这一招真是太好使了,简直是家庭教育利器。 没想到,好景不长,孩子没几次就感觉不对劲,竟有样学样的也对我采取“一招搞定”的方式。 比如,我说“孩子你能把你弄乱的书收拾一下吗”?她就会头也不抬的说“可以啊,但我得先……”。 所以,新的问题产生了。这能算“一招搞定”? 02 没有从“道”的层面去认识教育问题,只看到“术”是没用的 说白了,育儿路上没有捷径,做父母的都得用心。 用心体会孩子的冷暖、忧欢、多用爱,少用“法”。在大致把握教育方向的基础上,从大处着眼,脚踏实地的学点育儿知识,放弃种种“奇门异术”。 说到底,没有“道”的层面的认识,光学习“术”,用起来捉襟见肘,不能灵活变通。 还是回到刚刚我和孩子的那个例子,纵然我学了一招,然而,又有新问题了。 不学习家庭教育究竟是怎么回事,学再多的“一招搞定”,都不会搞定,只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03 那么家庭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家庭教育不能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那样条条框框。 因为家是孩子生活的地方,是心灵感受爱并获得力量的地方,不是讲理、讲社会规则的地方。 家庭中对孩子有形的教育愈少愈好,最好的方式是“身教”,其次才是“言传”。 建议大家,如果真想弄懂孩子的教育是怎么回事,可以学学人一生的发展是怎么回事,读读发展心理学方面的书。 这样,再回头看“一招搞定”式的文章,就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了。 当然,纵使所有的心力、方法都用尽,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仍然不可能没有问题,因为这一点,大人也很难做到。 那怎么办?——接 受。 并且一如既往的爱孩子,尽自己最大能力来教养孩子。 至于“果”,能长成什么样都欣然接受。保持好生活中个人、家庭、工作、孩子多维的平衡才最重要。 慢读 童年是人生的根,慢下来,根基会扎得很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