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预防中风,普通人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看完你就懂了!

 岚韵 2017-06-24

击右上角,立即关注,更多中风(周一)、糖尿病(周二)、高血压(周三)、冠心病(周四)、骨科(周五)、颈肩腰腿痛(周六)、运动损伤及其他(周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复内容,定期更新,惊喜不断。

【居家康复第49讲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已达到200多万。如果不加防治,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将达到600万。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而脑卒中一旦发病,其病理生理过程很难逆转,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比较有限。因此,我国心脑血管防治的重点就是预防脑卒中,尤其是一级预防,即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预防干预,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生。预防脑卒中主要采取合理膳食、防治高血压、控制血脂、戒烟限酒、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等措施。那么除了这些措施,有没有预防性的药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大量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是预防脑卒中的有效药物之一,它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复发率显著下降。那么普通人可不可以通过阿司匹林来预防中风呢?借此机会,下面笔者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为了预防中风,普通人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看完你就懂了!

其实,对于阿司匹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是没有争议的,是二级预防和急性期治疗的基本药物,但对于普通人是否都可以应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中风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虽然阿司匹林是唯一被指南推荐用于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药物,。因此,笔者的建议是不能一概而论,普通人需要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充分听取医生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应用。通常,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是否需要应用阿司匹林预防中风。

1、是否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我们知道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人可能10~20年都未必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而一个危险因素较多的而未发病的高危人群(ps: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1、男性≥50岁,女性≥55岁;2、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3、高血压;4、糖尿病;5、高血脂症;6、肥胖;7、吸烟;8、房颤;9、动脉粥样斑块),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更高,如果这部分人群获益了,才能显示药物的疗效,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才有意义。而欧洲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普通人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评估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小于5%,服用阿司匹林者和未服用阿司匹林者相比较,并没有获得更多的益处。也就是说,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普通人不主张常规服用阿司匹林,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可充分评估获益/风险比,只有利大于弊时,才能服用。因此,各国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指南才均把心脑血管高风险人群作为预防治疗对象。而严格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是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取得疗效的关键。一般而言,建议下列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100mg/d(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

为了预防中风,普通人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看完你就懂了!

1、患有高血压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若患者血压较高,需首先进行降压治疗,待其血压降至上述标准以后(150/90 mmHg以下),再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否则将增加其出血风险。

2、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以下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直系亲属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者。

需要说明的是,无任何危险因素年龄≤65岁的女性,高血压患者既没有心血管疾病也没有肾功能不全或心血管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不应使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另外,对阿司匹林禁忌症如胃肠道急性溃疡、出血和对该药过敏或不耐受,可以用氯吡格雷75mg/d口服替代。

为了预防中风,普通人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看完你就懂了!

2、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是否大于10%?

日本进行的一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项目,共纳入了1万多例60~85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没有心血管疾病史,但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等一项或多项异常,一组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另一组未服阿司匹林,观察10年,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老人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人,发生严重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概率相似,就是说60~85岁的老年人只有心血管高危因素,而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意义不大。进一步分析得知,这组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10年小于6%。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10年心血管风险大于10%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新发的心梗和脑梗,支持阿司匹林的合理应用,还是利大于弊。因此,如果患者心血管风险系数较低,10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可能小于10%,就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具有心脑血管事件中、高风险的患者(即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10%~12%),可考虑应用阿司匹林(75~100mg/d)。

为了预防中风,普通人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看完你就懂了!

临床判断患者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10%的简易方法为:男性,大于45岁伴有二项或以上危险因素;女性,大于55岁伴有二项或以上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和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在一级亲属中,男性亲属小于55岁,女性亲属小于65岁发生冠心病的病史)等。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用来评估血管风险的指标,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强,且日常生活、工作、情志、精神创伤、应激等都可以诱发心脑血管事件,所以,临床上很难预测患者什么时间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使用预防性药物只是尽可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罢了!

为了预防中风,普通人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看完你就懂了!

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是否大于出血风险?

研究显示,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使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减少15%,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30%,出血并发症相对危险增加69%,主要来自于胃肠道出血和颅外出血危险增加,出血性卒中风险有所增加。对于未来10年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6%的个体,阿司匹林只相对降低12%,而脑出血、胃肠道和颅外出血发生率升高。而老年、男性、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既是血栓高危人群,也是出血高危人群。因此,不建议心血管事件风险较低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因为获益和潜在的出血风险相当或弊大于利;具有中危心血管风险,有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中青年患者(即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或无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即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或 10 年心血管风险 5%~10% 的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临床判断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为了预防中风,普通人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看完你就懂了!

另外,有研究证实,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与剂量密切相关,目前常规推荐的阿司匹林剂量为75~100mg/d,>100mg/d时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若有出血风险如既往有消化道病史、或胃溃疡、或近期服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或华法林)者,即使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也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当然如果非要服用,应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Hp)以及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

综上所述,不应提倡在全部健康人群中普遍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应给临床获益大于风险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就算是高风险人群也最好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充分听取医生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应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启发而已,切勿照单抓药,自行购买服用,应咨询心血管医生,在其指导下服用。

为了预防中风,普通人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看完你就懂了!

喜欢的记得关注、点赞,谢谢。

要什么不一样的观点,在下方留言评论,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阅读:

1、《为了预防中风,发现颈动脉狭窄必须做手术吗?支架好还是手术好?

2、《它是继高血压高血脂之后,导致中风又一新的元凶,可惜很多人不知

3、《叶酸竟然还有预防中风的作用,但吃法要讲究,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4、《小伙才32岁就中风了,病根原来是这种疾病,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5、《香蕉竟然还有预防中风的作用,但吃法要讲究,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6、《这样喝水竟然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中风,后悔现在才知道!

参考文献:1、《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质编辑委员会主编;2、吴力;《普通人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3、贾卫滨;《应该如何掌握阿司匹林合理用药》;4、杨钊;刘建荣;《阿司匹林在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应用》(ps:资料来源于365医学网,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