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诊

 dxf940 2017-06-24
由于脉象与主病的内在联系十分复杂,因此,如何分析脉象所反映疾病的不同本质,或辨别疾病所出现的不同脉象。在脉诊中,需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寸关尺独异脉象主病

临床诊脉中,有时出现某种脉象仅见于某一部,例如,左关脉独弦,右寸脉独弱之类。这些脉的主病,多与该部所属脏腑有关。如左关脉弦为肝病,右寸脉弱是肺病,左尺脉沉是肾病等等,余此类推。

此外,尚有脏气之独与脉体之独。脏气之独就不能以部位拘限,如六脉俱见洪脉的是心的病脉。其他如肝的弦脉,肺的浮咏,脾的缓脉,肾的沉脉,可以类推。总之,五脏之中,各有本脉,独现者病也,正如《景岳全书·脉神章》所说:“独之为义,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总此三者,独义见矣。夫既谓之独,何以有三?而不知三者之独,亦总归于独小、独大、独疾、独迟之类,但得其一而即见病之本矣。”

(二)辨脉主病不可拘泥

脉象一般以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多热,迟多寒,弦大为实,细微为虚。但这些表、里、寒、热、虚,实之间,又有真假疑似,须要注意。如《景岳全书.脉神章》说:“浮虽属表,而凡阴虚血少,中气亏损者,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沉虽属里,而凡外邪初感之深者,寒束经络,脉不能达,必见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数为热,而真热者未必数,凡虚损之证,阴阳俱困,气血张惶,虚甚者数愈甚,是数不可以概言热;迟为寒,而凡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慨言寒。弦强类实,而真阴胃气大亏,及阴阳关格等证,脉必豁大而弦健,是弦不可以概言实;微细类虚,而凡痛极气闭,营卫壅滞不通者,脉必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由此推之……凡诸脉中,皆有疑似。

(三)初诊久按不同

脉有初诊(初下指)、久按不相同。如脉有下指浮大,按久索然,有下指濡软,按久搏指的,有下指微弦,按久微缓的。张登《诊宗三昧·问初诊久按不同》说:“夫诊客邪暴病,应指浮象可征。若诊虚羸久病,当以根气为本,如下指浮大,按久索然者,正气大虚之象,无问暴病久病,虽证显灼热烦扰,皆正衰不能自主,随虚阳发露于外也。下指濡软,久按搏指者,里病表和之象,非脏气受伤,则坚积内伏,不可以脉沉误为虚寒也。下指微弦,按久和缓者,久病向安之象,气血虽殆,而脏气未败也。然多有变证多端,而脉渐小弱,指下微和,似有可愈之机者,此元气与病气俱脱,反无病象发现,乃脉不应病之候,非小则病退之比。大抵病人之脉,初下指虽见乏力,或弦细不和,按之十余至渐和者,必能收功,若下指似和,按久微涩不能应指,或渐觉弦硬者,必难取效。”

(四)脉证顺逆与取舍

脉证顺逆,即指脉证的相应与不相应来判断病情的顺逆。一般来说,脉与证相一致的为顺,反之为逆。《景岳全书·脉神章》说:“凡内出不足之证,忌见阳脉,如浮、洪、紧、数之类是也;外入有余之病,忌见阴脉,如沉、细、微、弱之类是也。如此之脉,最不易治。”一般地说,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够抗邪;久病脉来沉、微、细、弱者为顺,说明正虽不足而邪亦不盛。若新病脉见沉、细、微、弱,说明正气虚衰,久病脉见浮、洪、数、实,则表示正气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

既然有脉与症不相应的情况,故临症时须明辨脉症的真假以决定取舍,或舍症从脉,或舍脉从症。何梦瑶在《医碥》中对脉症从舍作了很好的说明:“凡脉症不相合,必有一真一假,须细辨之。如外虽烦热,而脉见微弱者,必虚火也。腹虽胀满,尚脉见微弱者,必胃虚也。虚火、虚胀,其堪攻乎?此宜从脉之真虚,不从症之假实也。其有本无烦热,而脉见洪数者,非火邪也;本无胀滞,而脉见弦强者,非内实也,无热无胀,其堪泻乎?此宜从症之真虚。不从脉之假实也。如寒邪内伤,或食停气滞,而心腹急痛,以致脉道沉伏,或促或结,此以邪闭经络而然。既有痛胀等实证可据,则脉之虚乃假虚,当从症不从脉。又若伤寒四肢厥逆,寒战,而脉见数滑,此由内热格阴。何以知之?以病,由传经渐致,并非直中阴经,从无热证转寒之理。既右数滑之脉可据,则外症之虚为假虚,亦从脉不从症也。”可供临证参考。

脉有从舍,说明脉象只是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因而不能把它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一依据。只是全面运用四诊,做到四诊合参,才能作到从舍得宜,得出正确的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