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人力资源部「生于培训 死于绩效」

 伟天英 2017-06-24

现代公司都开始注重“人”的重要性,逐渐明白人才不只是招聘环节的把关,也需要后期花钱堆出来。搞场培训,为以后的工作做下人才储备,还可以美名其曰“员工福利”,拍下过程中美美的照片为后期做各种宣传也是不错的,真是一举多得。

培训搞起来,那是一个风生水起,笔记一大张一大张记着,课堂气氛时而头脑风暴的严肃,时而团队拓展的愉悦,最后整理一份高大上的PPT汇报。然而等到绩效考核结果一出,估计明年的培训预算就要缩水了。HR同行都知道培训最容易出成绩,却不知因为一次次的绩效考核,将这最出彩的工作打回原形,慢慢地,HR在公司的地位一落千丈也不难理解了。既然「生于培训死于绩效」就不是一方的责任,先说说培训的问题:

为什么人力资源部「生于培训 死于绩效」

1.培训目标和内容的错误判断

这个原因是最硬的伤。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的设计是最基本的工作,往往在这第一环节就有大多数人做不好。究其原因除了水平有限,很大程度上也是上级的强势旨意:

“我看最近大家士气很低落啊,给大家培训一下企业文化”

“团队业绩差、队伍散,给经理们培训下责任心,领导力”

“做个拓展增强一下大家的凝聚力”

我想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任务指示。细想一下,比如第一个问题:员工士气只因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吗?或者说企业文化可能通过几场培训就获取吗?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判断不全面,有的问题也只限于给予方法指导但不能从培训层面解决根本问题,而有的则根本就不是培训的能力范畴。这就需要我们的HR小伙伴勇于和老板分析问题:重新解读培训目标,或者调整培训内容,确保达到培训目标。

2.培训是万能的错误认知

我们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能力不足培训凑,认为出现了问题培训培训员工就应该有长进了。可是人不能比作机器,按部就班进行升级维修它就可以更好的运转,你投入了多少精力财力就能有正比例的回报多少。做培训的人经常在课堂上说,这节课哪怕有一句话你听进去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取得成绩,这一天的培训都是值得的。

换个角度讲,同样的内容,员工个人理解程度,知识转化的能力,甚至当天听课的心情都是会影响培训效果的,如果都归咎于员工的态度我想也是片面的。

3.缺少对培训真正长远意义的理解

这个问题追根溯源就是从小被教育的环境:老师一个人在上面巴拉巴拉的讲,只是一味的灌输,这是大家上学时期接受的教育方式,种种弊端不再多说。许多人说,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注意了,课堂以讨论小组的形式为主,重视参与。很遗憾的说许多讲师只学了样子,却还是沿用说教的终极目标。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场人资培训,开场讲师的各种头衔写了满满两页PPT(司空见惯然而并无卵用)。我们这个小组六个人按照讲师要求探讨出了统一答案,虽然还有的地方大家想法有点出入,组长也记录在案,毕竟人力资源的工作哪有这么绝对的。组长发言完毕,讲师就开始提问题,一开始我们还是认真回答的,后来发现他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引导让你说出他的“正确答案”。组长当众指纹,你就说你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呗,可是我们并不能认同。这位讲师倒是冷静,让她再想想,继续下一组依旧是这个套路,几轮下来引起“众怒”,课件休息时间走了一大半的人。

为什么人力资源部「生于培训 死于绩效」

我们习惯了中国的应试教育,而职场没有标准答案。其实问题的解决方式五花八门,可以利用的工具手段也是各家有所长,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每一样都不是完美的,各有优势也各有短板;就像“打鸡血”这种看似最让大众不能接受的东西,不得不说恰当的时候也是需要的。职场培训的宗旨是教给大家正确分析问题的方式,了解每个策略的利弊,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再做判断。培训讲师,无论是HR人员、部门负责人、还是外聘老师,因为你不在受训者的岗位,相对他而言你是信息不对称的,更何况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擅长,我们怎么可能直接告诉他一个答案呢?

4.闭门造车,缺少合作精神,偏离解决问题的核心任务

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工作还是在HR部门,或者有个单独的培训部。遭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习惯了擅自自己组织安排,严重脱离实际情况。有些课程当然也会邀请部门领导来做专业培训,由于相对独立的课程,也导致整个培训的不协调性。

为了培训而培训,讲师们也时常为了讲而讲,使内容更丰富,整体更饱满,没有做到详略得当,这些会让大家陷入混乱。说白了,组织培训一定是发现了或预计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只要保证这次培训目标解决那个问题,一切脱离这个核心的东西统统不要再做多余展示。这里就需要合作精神了,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最有发言权,多聆听他的意见,一起协商。

5.没有坚持指导、跟踪、反馈

培训的课堂上仅限于给学员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知道还有那样一个世界,但是要带领大家走进去则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一阶段我个人觉得甚至需要耗费精力50%以上。

课程听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是不一样的,继续进行指导就是必要的。人也是有惰性的,打破习惯是人本能的不适应,一个小习惯的养成都需要21天,何况将新所学灵活的用到工作当中呢,跟踪督查在这里就更不可或缺了。再就是反馈,培训的结果有没有给工作带来实质性提高;在指导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授课当中的偏差,诸多问题都需要培训部门及时更新信息,形成闭环。

惯性思维,我们的培训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绩效则恰恰相反。

说到这里,绩效到底是什么?一般公司把绩效当做“鞭子”,潜台词就是不好好完成任务你的工资拿不全哦;有的公司则用它来为自己“降低用工成本风险”,就是公司赚钱了当然有你的一份,你没给我赚到钱,也别想让我在你身上多花一分钱。所以在这种情境下,员工的自然反应是对绩效的抵触,甚至在面试时都要抱着拿不到绩效工资的心态,开始盘算基本工资是否能接受。绩效不是束缚各位的尺子,而应该是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手段,帮助员工顺利完成工作的利器,这个心态扭转不过来,永远做不好绩效考核这件事。

1.绩效要从企业战略中而来,有预谋有计划

绩效工作一般来说都是HR牵头来做,这是人力资源的六大板块嘛!可是想想又有多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真的清楚你们的企业战略目标?反思一下,其实挺可笑的。这跟许多公司高层的认识是有关系的,他们认为你招好人算好工资就行了,有些会议是不会让人力资源部参加的,当然有的时候也是作为HR的你都没意识到这是需要知道的。

为什么人力资源部「生于培训 死于绩效」

要想让公司重视,首先我们自身也要拼实力,会议不参加没关系,和各个部门参加会议的负责人去聊去沟通。有人会讲,各部门的绩效指标都是各个部门自己拟定,我们还需要插手吗?这个当然没错,他们更了解业务情况,更知道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可是如何把工作内容换算成绩效指标,从而让员工们更有效率的达成,我们有责任对考核指标把关或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2.考核指标设计的欠妥当

上篇文章我讲过,我们的培训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绩效则恰恰相反,没错,绩效考核我们重结果却看轻了过程。对于员工来讲,绩效重要的当然是我得了多少分,拿了多少钱;对于公司而言,绩效的考核指标每一个环节是需要设计,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工作环节更合理科学的进行,才能达到真正我们想要的结果。

原来曾经和市场部的市场总监讨论绩效,我说结果导向,过程控制,他不甚理解。我给他举了一个例子:通常我们设计销售的绩效考核会比较简单粗暴,“本月完成5万业绩是满分”。这是最典型的结果导向,不管你的方式方法,我只看到业绩。我想说,如果你是初创期的公司,这样没什么问题,生存下来才是王道,先打下市场,解决公司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公司已经形成了尚有的规模,就要求稳定中求发展了,笼统来说稳定就是我们要确保之前的业务成绩,求发展就是开发新的市场资源。

设想一个员工这个月拿了5万的业绩一定都是值得宣传的吗?或许是巧合一个老顾客一下子批量订购了,或许他用了过度宣传的方式,再或许他积压了本应该是上个月的单子。那么长期以往,别的员工就会效仿“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达成所谓绩效。好的结果,未必过程都是值得提倡的。所以我们需要过程控制,重新设计绩效指标。比如我们思考说,一个良性的业务获得都需要哪些步骤,然后逐步分解(例如开发新客户的数量,回访老客户,是否及时反馈顾客问题等);换一个维度,如何做才能和同行拉开竞争力(例如客户满意度,客户粘度,顾客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忠诚度等)

3.绩效指标要做到“及时更新”

许多公司年初制定了绩效制度,沿用半年甚至一年都不变,这是不合理的。有的员工一开始达不到,一想这东西我又改变不了,于是也不会去努力,只会混基础工资了,时间长了就形同虚设;稍微坐不住的员工也就此提出离职。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我们的绩效考核。

第一,实践出真知,无论事先想的多全面多细致,执行起来一定有偏差;第二,有时候公司的战略目标也会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微调,绩效考核也要跟上这种节奏;第三,可能我们团队需要各方面的提高,而考核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每次考核的侧重点也就会不一样,或者绩效考核指标调整;或者指标一致,改的是各项占比。

至于多长时间调一次合理,那就看各个公司实际情况了,一般来说初创团队调整更频繁,互联网公司相对传统公司调整更频繁。

4.忽视了绩效面谈和反馈

如果你现在明白绩效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那么绩效面谈和反馈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讲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需要领导的沟通技巧了,不是责备批评,而是抱有共同解决问题的心态。我们要一起分析员工完成与未完成的原因,同样要制定接下来的工作目标,最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员工工作的困难点在哪里,给予员工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当然就要纳入培训课程了,有针对性的去做培训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