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窗口,清澈透明——眼睛是内心的一面镜子

 星辰文集 2017-06-24

  眼睛是心灵的天窗,而我们的这扇天窗无时无刻都在向外 界传播着你内心世界的种种信息。如果你在路上或人群中行走, 双目直视前方,旁若无人,对任何事情都熟视无睹,那么通过你 的眼睛所传播的信息就是“我是一个高傲的人,一个了不起的 人”。相反,当你不停地左顾右盼,目光游离,那么你的目光会卷 诉大家:“我心中有事”,或“心怀不轨”……

  ?眼神透露出的秘密

  人的眼睛可以表达出内心感受,甚至是动物的眼神,也可以直接表达 其感受与反应。无论人类或是动物的眼神,都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思想、欲 望和情绪等等,无法虚饰隐匿,因此眼睛也就有“心灵的窗户”之誉。曰 本作家桦旦纯曾经在书中提到这样的一个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海兹曾注意到,读书入迷的人和对某些事物 感到浓烈兴趣的人,他们的瞳孔都会不同程度的放大,于是他就大胆做出 了假设:眼神与心理存在联系。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海兹就做了一个有 趣的实验。

  海兹把①婴儿的照片、②婴儿母亲的照片、③男子的裸照、④女子的 裸照、⑤美丽的风景照,依次展示给参加实验的男性、女性看。

  之后,海兹检测了实验时,参加实验的人的瞳孔大小。海兹猜想,人 的瞳孔可能会随着兴趣的强烈与否出现变化,而实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 一推测。参加实验的男女都在看到异性的裸照时瞳孔出现放大的现象, 比平时要放大20%。此外,在看到“婴儿”和“婴儿的母亲”的照片时,全 体女性和有孩子的男性的瞳孔都会张大;而对于风景照,所有人的反应都 很小,甚至于一些人出现了瞳孔缩小的倾向。

  瞳孔既可以扩张也可以收缩,它的变化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当人们进 行亲密交谈或者谈兴正浓的时候,他们的瞳孔就会扩张。当人们“走神” 的时候,他们的瞳孔就会收缩。事实上,除了瞳孔的变化可以泄漏人内心 深处的秘密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眼球的运动也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 你想要通过关注别人的眼睛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那么我们建议你不 妨从对方的眼球运动人手。

  例如,在别人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时,通过对他的眼球运动的观察从 而掌握他的眼球运动规律,然后再问他一个你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并注意 观察他的眼球是在向同一方向运动,还是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如果方向 相反,那么就说明他是在编造故事。这样你就可以判断出他究竟是真的 在回想所发生的事情还是正在头脑里编造答案。所以,通过眼球的运动 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人们的心理活动。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在策划或者编造一件事的时候’他的 眼球就会向右侧移动;如果一个人在回忆某件事情的时候,他的眼球则会 向左侧移动。这种眼球运动被称作“典型的眼球运动” ,90%的人都符合 这个规律,还有10%的人则刚好相反。

  眼球的转动能让你大致了解他是什么类型的人:

  1.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

  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们的眼睛所显出的运动情况常常是左右转 动的人,这说明他们的生活正处于不安的状态之中,而且经过大量实验发 现,这些人常常对于自己的言语以及行为缺乏信心,他们习惯于自欺欺 人,严重者甚至有得被伤害幻想症的可能。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对一些特 定的事物感到异常的恐慌、惧怕,他们也因此总是显得焦躁不安。

  2. 心胸坦荡的人

  心胸坦荡的人一般在与人谈话时,他们的眼睛通常都是在自然地转 动,这是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现,并且因为他们的行为能够对得起自 己的良心而使得本来就非常自然的眼睛显得更加清澈,干净。除此之外,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明他们非常信赖你,而且可以将这种信赖持续下去。

  3. 不怀好意的人

  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总是不规则地乱转,这常常会让人们觉得这是个 不正经、不可信或心怀歹意的人。实际上,这不只是一种感觉,有上述行 为的人可能正在心中盘算着恶作剧而使你上当,甚至可能正预备设下圈 套来利用你、陷害你。事实证明,那些在谈话时使自己的视线尽量避免与 你接触的人,大多是心怀鬼胎,不安好心,或者是他的行为、举动有愧于 你。如果你发现有人在与你说话时眼睛不敢接触你的目光,那么你就要 对他们说的话加倍小心了。

  4. 敷衍塞责的人

  当你与人谈话的时候,如果发现对象总是把视线投到上方,或是凝注 于一些其他的身外之物时,这已经表示他对于你的谈话内容丝毫不感兴 趣,不过是由于不愿太失礼貌而不得不敷衍塞责。但是,如果当他突然把 被别处吸引的目光集中到你的眼神之上的时候(有时甚至是连头的姿势 都维持原状不动,只是用目光眈眈地注视着你),或许是因为此时此刻你 所说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当然,如果他一直保持这种姿态与你谈话,这 就说明了他的心里已经对你产生了成见,或者说他根本就不认可你的谈 话内容。

  5. 怀疑与轻视的人

  在你说话的过程中,如果对方突然向上翻弄眼珠并且用怪异的目光 盯着你,或者突然用锐利的目光盯着你,这表示他对于你所说的话有所怀 疑,他们希望可以从你的情绪反应中证实你说话的可信度。还有一些性 格上有些未知的缺陷的人,他们习惯于斜眼看人或是用余光扫视,一般说 来这样的人都是嫌贫爱富、斤斤计较、浮夸吹嘘之类,不然就是居心叵测、 心存鄙视的人,他们的目光表露出来他们轻视一切。

  ?目光转移的真相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眼睛一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器官,它对人 类行为习惯造成的影响也成为我们经常研究的课题。心理学家认为,一 个人的眼睛最能准确地表达出此人的感情和意向,目光的互相接触有时 能够帮助你控制谈话的局面。在交流的时候,目光是引起兴趣、增加吸引 力和促进感情发展的重要手段。你一定不会陌生这样一种状况,当你把 目光投向某人的脸上时,却发现对方有意无意地将目光转移向别处。

  对上述状况体会最深的可能是那些口若悬河的演讲家,因为在演讲 中,演讲者为了充分发挥眼神交流的感染力,他们一面看着演讲稿,一面 看着他的听众。可是在他将目光扫向观众的同时却发现,有些人会故意 避开眼神交流,所以演讲者得到的信息反馈往往令人扫兴。不得不说,这 种目光转移是因为我国的独特文化背景所造成的。

  在我国,回避眼神交流的原因是表示尊敬演讲人,演说者与听众相互 谦恭地回避眼神交流。而在西方国家,即使是演讲者距离观众很远,可是 当演讲者在将目光投向观众的时候,听众们往往会以目相迎,所表示的内 容是,他们一直在全神贯注地听。西方观众甚至认为演说者回避与听众 接触的目光的行为会让听众感到受到了忽视,也会对演说者的演讲失去 兴趣,甚至还会蔑视演说者本人,认为“他很羞怯”。

 

炯炯有神的目光

  除了在演讲之中,“目光转移”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也是屡见不鲜 的。老师们常常在课堂上提醒那些看着窗外发呆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而 最新研究发现,当学生的目光从老师脸上移开时,他们很有可能正在思考 复杂问题的答案。

  英国斯特林大学格威妮丝·多尔蒂·史尼登博士牵头的研究小组在 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的资助下,对超过230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 观察,结果发现“目光转移”实际上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研究小组对一群 4至6岁的孩子进行提问,同时在对孩子们回答问题时的反应和行为表 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被问到难度较大或是一些陌生的问题时,孩子 们通常就会将目光转移至别处。而如果向孩子提问的问题是他们所熟悉 的,此刻孩子转移目光的次数就会减少。

  而研究人员通过观察5至8岁的儿童发现,对于这些儿童来说,提问 的人与他们是否熟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越难,他 们越倾向于将目光转移向远处。用多尔蒂·史尼登博士的话说,“这些观 察结果表明,孩子在思考有难度或不熟悉的问题时,会不自觉地转移目 光,凝望远方”。

  多尔蒂·史尼登博士说老师、家长和照顾孩子的人都需要知道,他 们的这种表现其实是‘正在思考中’的信号。学生转移目光,望向窗外, 或许是件好事。他们也许正在思考问题,在不断提升自己。而那些成绩 退步的学生则很少往窗外望。喜欢经常转移目光、望向窗外的孩子在各 种测试中成绩要好于其他学生。”

  最后,多尔蒂·史尼登博士下结论说,目光转移确实对思考有所帮 助,因为这样可以通过阻隔视觉上的分心而让人们注意力更集中。面部 表情会使人分心。如果孩子一直盯着老师看,大脑会因为忙于处理视觉 信息而无法集中思考。

  当你发现别人的目光不停地转移的时候,肯定有什么事情让他们觉 得不对头。某人会因为不喜欢你,或者对你不感兴趣,或者无法面对你, 或者害怕你而可能避免跟你对视。在大多数情况下,撒谎的人会尽一切 可能回避目光的交流,他们被一种愧疚的感觉所折磨,所以不想面对你。 但是并不能因为某人眼睛看着别处就认定他一定在撒谎,此人也可能感 到不太舒服,或者要自卫,或者有什么事情要隐瞒。人们也许不想让别人 了解他们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而避免跟别人直接对视,他们也可能缺少 自信,所以眼睛看着别处,以此希望你不要把他们看透。

  ?你的目光会说话

  在电视播放的西班牙斗牛节目中,你一定看到过被激怒的公牛吧? 它们在即将进行角斗之前,把眼睛瞪圆了相互打量着对方。在这一点上, 人类也是一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都不会对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人 进行直视,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甚至被人看做是一种故意 挑衅的行为。在生活中,你也可能遇到过两个人吵架的场面,两个人摩拳 擦掌,怒目相对,目光透出挑衅的意味,随着两人距离的缩短,激烈的“战 斗”就开始了。记住,挑畔性的目光大都是直视,甚至盯住不放。

  美国某著名大学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们让参加实验的男女学生 站在十字路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等待着信号灯变绿的行人。结果,当

  出现绿灯信号时,行人为了逃避那些死死盯住自己的目光,都加快了自己 的步伐,迅速穿过马路。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的是,人们都不喜欢别人用眼睛紧紧盯住自己。 因为被人死盯住之后,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威胁与不安全感。在生活与工 作中,我们的角色是多样的,有时可能是一个讲话人,有时也听别人讲话, 但无论你是在说话或者是在听人说话,你都不应该向对方投以直视的 目光。

 

  如果你的目光长时间盯着别人不放,任何人都会感到不自在

  因为,眼睛长时间地盯视对话者还有一种威胁的功能。警察在审讯 犯罪者的时候通常对他怒目而视,这种目光对于拒不交代罪行的犯罪者 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压力和威胁。有经验的警察经常利用目光盯视手段迫 使犯罪分子自白……

  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目光能显示出它的特殊功能。倾听者在倾听 时,眼睛不断看着讲话人,一方面表示他在注意听着,另一方面也从讲话 人的面部和唇部动作中更好地理解其话语的意思。由于讲话人观察听话 人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自己的话所引起的反应,但如果他对听话人的观 察过于频繁,就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影响口头信息的传递,同时也会分 散听话人的注意力。

  1.把握你目视对方的时间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奥克斯林认为,两个人在交谈时,目视对方的时间 约为谈话时间的一半,只有相爱者、相恨者或畏惧者,目视对方的时间才 会超过谈话时间的一半。不过,在这个限度内,西方人目视对方的时间要 比中国人长。谦逊与内向的中国人在感到局促不安时,往往会将目光避 开,减少目光交流。在感到坦然自得、心满意足或心神不定时,目光交流 会发生相反的变化。如果两人身体比较接近时,目光交流就会减少。只 有恋人或仇人才会在相距不足一尺距离内仍用目光交流来表示自己的倾 慕或者不平。

  在谈恋爱时’如果男女双方都因为初次谈恋爱而感到害羞,那么’两 人起初很可能会长时间地避开对方的眼睛而看着不同的地方。谈话进行 一段时间后,两人又很可能会偷偷地或短促地看看对方,而将大部分时间 仍花在看地板或周围的任何一件物体上。随着谈话的继续,两人用目光 相互打量的次数也会逐渐增多。最后,两人的目光就会长时间地紧紧地 相接在一起,越谈越亲密。可见,目光在人们关系的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 的作用,因此请你一定要把握好你的目光。

  在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是这样观察陌生人的:一般先看一眼,然后 转视他方,这一眼算是跟对方打了招呼,但又不干扰对方独处,只是礼貌 地故作不在意地一瞥。如果两人目光相遇,双方则需采取一些明显的举 动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微笑、点头、问候或更为热情的举动。如要维 持不相识的状态,则应回避目光相遇,这样才算是一种礼貌。如果相识者 相遇时’双方应先目光接触,再相互打招呼。否则,看人一眼就立即避开, 则是对人的蔑视,即认出某人却又不理他,人为地单方面把对方视为陌生 人,那就只能是对人的一种轻视或侮辱。

  把握好你的目光,让你的目光永远那样恰到好处,永远那样具有征服 力与亲和力,这样当你与陌生人相遇时,便能迅速吸引别人的目光,你甚 至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你的人生际遇发生了巨大改变。

  2.形形色色的眼神解析

  古人说,眼睛流露善意,心底必定慈悲;眼睛横竖,性情刚烈;眼珠暴 突,性情凶恶;眼睛斜视不语,心怀妒忌不满;近距离细看则神情内藏 不露。

  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目光的人,就是胜利者;另一方因对方移开视 线而可能弓I起某种想法,觉得对方是不是嫌弃自己,或者与自己谈不来。

  瞄上一眼后,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怀疑你”的身体语 言。闭上眼睛后,再睁眼望一望,如此不断反复,就是尊敬与信赖的表现。

  眼睛上扬,是假装无辜的表情,这种动作像是证实自己确实无罪似 的。目光炯炯望人时,上睫毛极力往上压,几乎与下垂的眉毛重合,造成 一种令人难忘的表情,传达某种惊怒的心绪。斜眼瞟人则是偷偷地看人 一眼又不愿被发觉的动作,传达的是羞怯腼腆的信息,这种动作等于说: “我太害怕,不敢正视你,但又忍不住地想看你。”

  眼睛表面的闪亮,是因情绪激动促使泪腺分泌,产生润泽之故,但感 受又未强到足以落泪的地步,这种现象常可从情侣、影迷、球迷、骄傲欣慰 的父母亲以及获胜的运动员脸上看到;但也可能是表示哭泣以外的任何 强烈的情绪激动,如厌烦、沮丧及生离死别等悲痛。

  眨眼的种类包括连眨、超眨、睫毛振动、挤眼睛等。连眨发生于快要 哭的时候,代表一种极力抑制的心情。超眨的动作单纯而夸张,眨的速度 较慢,幅度却较大,眨的人好像在说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所以大大地 眨一下以擦亮它们,确定我所看到的是事实。”睫毛振动时,眼睛和连眨一 样迅速开闭,是种卖弄花哨的夸张动作,好像在说:“你可不能欺骗小小的 我哦?”

  目光闪烁不定的人,缺少对事情深思的能力,浮躁的冲动派,不被信 任,有撒谎的倾向。目光着点不定的人,精神存在不安定的状态,在内心 深处有怨怒之气,心情不稳定且焦躁不安。忙着眨眼的人,感受性强人一 倍,具有神经质的个性,经常焦虑,精神过度疲劳,身体状况不佳。这种人 头脑清晰有能力,但黏着力及忍耐力不足。

  挤眼睛是用一只眼睛使眼色表示两人间某种默契,它所传达的信息 是你和我此刻所拥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无从得知。”在社交场合中, 两个朋友间挤眼睛,是表示他们对某项主题有共通的感受或看法,比场中 其他人都接近。两个陌生人间若挤眼睛,则无论性别如何,都有强烈的挑 逗意味。由于挤眼睛意含两人之间存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会使 第三者产生被疏远的感觉。因此,不管是偷偷或公然的,这种举动都被一 些重礼貌的人视为失态。

  如果眼睛往上吊,则表示心里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性格消极,不敢 正视对方。眼睛往下垂,则有轻蔑对方之意,要不然就是不关心对方的情 形,个性冷森,本质上只为自己设想,是任性的人。眼珠转动快速,第六感 官敏锐,自觉能快速看穿人心;反之,容易受人影响,这种人特立独行,属 情绪化的性格。

  眼球向左上方运动,回忆以前见过的事物;眼球向右上方运动,想象 以前见过的事物;眼球向左下方运动,心灵自言自语;眼球正视,代表庄 重;斜视,代表轻蔑;仰视,代表思索;俯视,代表羞涩;闭目,思考或不耐 烦;目光游离,代表焦急或不感兴趣;瞳孔放大,代表兴奋、积极;瞳孔收 缩,代表生气、消极。

  ?眼神交错间的“战争”

  一个人的眼神开始流露时,不是毫无征兆地随便表现。眼神的流露 是在大脑的支配下,通过他的主观意识后才注入他的眼睛的,然后双方用 眼睛交流相互的态度,这两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 眼神了。

  当你与人交谈时,注视说话者的眼睛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窥探对 方内心世界的技巧。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经常在刻意躲避别人的 眼神,他们经常会被别人的目光打败,同时他们也丧失了从别人眼神中获 取信息的大好机会。因此,你必须要掌握眼睛的不同功能以及正确的运 用方法。

  1.用眼神注视对方

  注视行为主要体现在注视的方式、注视的部位和注视的时间这样三 个方面。

  (1) 注视的方式。眨眼是人的一种注视方式,眨眼一般每分钟5 ~8 次,若在一秒钟之内连眨几下眼睛,是神情活跃,对某物怀有浓烈兴趣的 表示(有时也可以理解为由于怯懦羞涩、不敢正眼直视而不停眨眼);时 间超过一秒钟的闭眼则表示出你对所谈话题的厌恶、不感兴趣,或表示自 己比对方优越,有蔑视或藐视的意思。这种闭眼容易使人对你感到厌恶, 因为这种人是很难沟通的。不过,你也不应该为了表示自己对对方感兴 趣而保持长时间的频频眨眼。因为过于频繁地眨眼,通常不是因为眼球 干涩而引起的自然眨眼,这会让人容易误解为你是个攻于心计的人,让人 觉得你不可深交。

  应当注意的是,正常交流中的注视,绝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紧盯 住对方的眼睛不放,这会让对方感到十分尴尬。你应该做的就是自然地 注视。在与对方道别时,尤其是在握手时,你更应该用目光注视对方的眼 睛,这样对方会感觉到自己在你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别人用这样的目光对待你,肯定是充满了敌意。

  (2)注视的部位。人们在社交场所,包括在参加鸡尾酒会、茶话会、 舞会和各种类型的友谊聚会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脸上的倒三角地区(以两 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即在双眼和嘴之间。注视这个部位,会形成一种 融洽的社交气氛。

  而在进行贸易谈判、磋商或是洽谈业务时,你的眼睛应注视对方额上 的三角地区(以双眼为底线,上角顶位于前额)。注视这个部位,会使你 显得富有诚意、严肃认真。如果你能在交谈中注意到这点,你就把握住了 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这是商人和外交人员经常使用的注视部位,演

  员们也常用这种方法演对手戏。

  男女之间,尤其恋人之间使用的注视部位,一般都会让自己的眼睛看 着对方双眼至胸部之间的部位。千万不要为了让自己显得专注而把自己 的目光集中到对方的一只眼睛上,因为只有在有敌意的对视时,人们才会 这样做,此时,就有“怒视”的意思了。

  在面对面的交往中,我们应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注视部位。明 白你所凝视的对象是谁,才能充分发挥你目光的能量,用火一样的热情 “灼伤”他的同时,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很有修养、具有绅士风度、目光坚定 有神的人。

  (3)注视的时间。生活之中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和某些人谈话 会感到很舒适,而有些人则令我们感到全身都不自在,有些人甚至看起来 一点都不值得信任,这主要与对方注视你的时间长短有关。

  同性之间进行交流时,一个人企图进行欺骗或不诚实的时候,他的目 光与你的目光接触往往不会超过全部谈话时间的1/3。如果某个人的目 光与你的目光相接超过2/3,你会觉得你很吸引对方,而当他的瞳孔变得 有些放大的时候,则更能证明这一点;当与你谈话的人对你怀有敌意或向 你表示无声的挑战时,他的瞳孔往往都会缩小。若想同别人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在你与其进行谈话的整个时间里,你与对方的目光相接累计应 达到50% ~70%的时间。这样你会得到对方的信赖和喜欢。相反,若你 在交谈时眼睛不看着对方,那你自然很难得到对方的信赖和喜欢。

  与不甚亲密的异性之间进行交流时,无论男女都不可长时间地注视 对方,而且要尽量让你的眼光变得充满诚恳、善意,否则会引起麻烦。

  2.用眼神进行视线交流

  一个成功的演说家,他在演说中不光让众人的耳朵得到愉悦,他还非 常善于调动观众们的目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基特先生认为’ 一个人 在交往中如果注意对信息接收者的视线控制,对成功的交往、记忆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经过很多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大部 分是通过视觉器官获得的,通过听觉所获得的信息只占11%,其余的则 是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从这个数字中可以得出一个人的眼睛对知识吸

  收的重要性。

  例如,讲课时大多数教师喜欢将重点写在黑板上,在讲到某一点时, 有的教师还喜欢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线做出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 重点,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对学生的视线控制,它无疑会加强学生的注意 力。在两个人相互交谈的情况下,有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视线,讲话人 可以用一支笔或某种指示器指着物体进行讲解,并不时用笔或指示器停 留在两人的视线中间,这样,听者就会抬起头看着讲话人的眼睛,并注意 倾听所讲的内容。

  事实证明,进行这样的视线控制会让听者对你所叙述的事情有更深 人的了解与更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可以做视线交流最 为有利的引导工具。你是否注意到经常有人在讲话时利用眼睛与眼镜的 配合来控制你的视线,引起你的注意并与你的目光进行交流呢?利用眼 镜来增加这种效果的确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视线交流具有的功能和意义

  爱憎功能:亲昵的视线交流可以使谈话双方的目光长时间相接。反 之,则会让人感到讨厌,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对异性死死盯视,则可能是想 伤害他或警告他,结果往往会引起不愉快的结局。

  威吓功能:用视线长时间盯视对方还有一种不怒而威地威吓功能。 警察对待罪犯、父母对待调皮淘气的孩子,经常会用眼神来制造这种无声 的压力。

  补偿功能:两个人交谈,通常的规矩都是谈话者看着接受者的次数要 比较少,这样便于谈话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之上。 一段时间后,如果谈话者的视线转向接受者,这也就是暗示着对方到了应 该发言的时候。

  显示地位功能:如果地位高的人与地位低的人进行谈话,那么,地位 高的人投于对方的视线,往往多于对方投来的视线。

  3.斜视

  斜视的内容很丰富,它可能是表示不确定,甚至是表示敌意。如果人 们在目光投向侧方的同时面带笑容,或是眉毛微微上扬,那就是表示你对 所谈的话题很感兴趣。恋爱中的人们经常将这种斜视作为求爱的信号, 尤其是女人。如果你在斜视的同时,使得自己的眉毛压低,眉头紧皱或者 下拉嘴角,这就是表示猜疑、敌意或者批判了。

  4. 终止目光接触

  终止你的目光,这也是转移你与他人想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想终止毫无意思的谈话,或者要把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谈话中 去,你可以采用这种终止办法,这在实际行为中是很有效果的。

  终止目光接触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西方人习惯的方式是眼睛旁 顾,中国人却往往让目光下垂^心理学家认为,目光旁移所表示出的内容 即态度冷淡或漠不关心;而目光下垂可能让人感到这个人更为谦逊、遵 从,或表示对某一严肃事情的拒绝。

  掌握正确的用眼方式,会让你的眼神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你要表达的 内容,不致发生歧义;会使你的言辞举止更加深人人心;可以为你自己增 加无穷的人格魅力……当你的语言不足以表示你心中的所有感受时,不 妨试着用眼神去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含义是真诚的,就一定会具有相当的 说服力。总之,对于眼神中所透露出的内容,你要善于理解、分析,更要善 于把握、使用。如何才能让自己独具慧眼,这是你所必须要掌握的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