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宝堆老师倡导的“荷和文化”

 昵称41185552 2017-06-24
刘宝堆老师倡导的“荷和文化”(作者:罗兵)
           


        从古至今画荷的人很多,而弘和的人却不多。刘宝堆老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始终遵循“以和画荷,以荷弘和”的做人准则。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荷文化”的历史由来已久,民间就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古时候的苏州住着两个异姓兄弟,两人从小生活在一起,亲如手足。二人家境清寒,因此也一贫如洗。兄弟俩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是找不到一房合适的亲事。一天,弟弟走在街上,远远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姗姗而来,不觉心中荡漾,顿起爱慕之心。从此,弟弟的心一直在那位萍水相逢的姑娘身上,整日茶饭不思,怅然若失。哥哥看在眼里,明白弟弟的心思,于是许诺要为弟弟安排这一段好姻缘。但是,弟弟与那位姑娘擦身而过,既不知道人家的芳名,也不知道佳人的住处。于是,兄弟两人每天都在那条街上等待,希望能够再次邂逅弟弟的心上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兄弟二人终于在街的对面看到了那位姑娘的身影。哥哥鼓起勇气走向前去,准备为弟弟提亲,就在姑娘蓦然回首之际,哥哥呆住了,这不是自己 在庙会上看中的女孩吗?有心成全弟弟,但是自己又割舍不下心爱的人,怎么办?就这样,兄弟两人默默无语,眼看着美丽的女孩如清风般飘过,那一夜兄弟二人都没有睡着,他们彼此吐露心扉,互相谦让,但是谁也不想因此而伤害了兄弟情义。终于两个人先后在天台山国清寺出家,哥哥法号“寒山”,弟弟法号“拾得”,天帝感念兄弟情分,封号二人为“欢喜神”。从此塑造了这两个少年的形象,他们十分可爱,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蛋,还有荷花和食盒纹样环绕左右,这些都是“和美幸福”的祥瑞之兆。民间将这一段故事传为佳话,认为兄弟俩不失和气,是和谐美好的象征,纷纷为他们塑像拜祭。从此,“和合二仙”的形象就是两个胖小孩儿的形象,哥哥寒山手中举着荷花,荷谐音“和”;弟弟拾得手里捧着个食盒,谐音“合”。老百姓附会《周礼》中的一段古训“使媒求好,和合二仙”,也将他们视为“婚姻神”。 
        我们在欣赏刘宝堆老师的荷花时,它不仅没有给人那种清高、脱世的感觉,反而是一种很绚丽、雅致的气质,灿烂中又非常使人觉得亲近,仿佛就在身边的感觉。那些傲然展蕊的荷花不仅色彩艳丽,更重要的是高洁清逸。临风亭立的荷杆似仙骨神韵给我们以绝妙的美感享受。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品性,更给我们以逆境中启迪心智的精神支撑。刘宝堆老师不仅画荷,还是一个爱心使者,他多次为孤独症儿童康复会募集善款,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一名荷文化的大使—刘宝堆老师真正做到了从艺术走到了生活。
      国画荷花寓意是什么呢?荷花象征神圣,融入世界伟大的文明,观照人类历史漫长的精神成长。荷与文化关系最深的当属中国,花之君子的象征意义,使荷升华到哲学高度,代言着我们这个古老东方民族的理想人格,荷易画也难画,形好看却神难求;画荷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和品质,画荷实在是画一种幽情,一种境界,一种气韵,而赏荷更是一度胸怀,一种气度,一种坦然。今天荷和文化的领航者-刘宝堆老师带领我们一起从国画荷花走到了荷和文化。
        “荷花”以它纯洁、坚贞、吉祥,自古民间就有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经常以荷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它纵使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洁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这也是一种君子行为的象征。把“荷花”挂在家中或者厅堂不仅能装饰家居和工作环境,还因它表现出的深沉、博大的意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让人们真正领悟到只有精心营造和谐的环境,才能幸福快乐的生活。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调节心境,还能积极的调整人们的心态,荷花从古至今就体现出了君子汤荡荡地情怀,也体现出了君子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几千年的文化中,沉淀出中国对美学独有的见地。刘宝堆老师的写意荷花曼妙飘逸,作品之中蕴藏着对几千年的文明史的领悟,积淀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画荷做为中国艺术的瑰宝必将被我们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