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道情词》刻本书法赏析

 明远小筑 2017-06-25
2017-06-23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清代著名画家、诗人、政治家。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雍正七年,作《道情十首》初稿,当时他已经39岁。乾隆八年,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方定稿,刻者为好友司徒文膏。采用的是流行于扬、淮间的两种“淮扬小调”,一为“宫”调式,一为“羽”调式,在本地尤以“宫”调式最为盛行。历时十四年,定名《小唱》。使得道情曲在南方,尤其在江苏淮扬地区风靡一时。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他能将字的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豪放中夹杂着灵动跳跃。如兰似竹,别有姿致。

本贴书于乾隆三年,为《道情词》的后三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