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一职, 按照寺院的规定, 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钟一次。 如此半年下来, 小和尚感觉撞钟的工作极其简单,倍感无聊, 于是他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应付差事。 一天,寺院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 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 小和尚觉得奇怪, 就很不服气地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 住持告诉他: “你的钟撞得固然准时,也很响亮, 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 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 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 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 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 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一个人心中无钟,即是无佛; 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 儒家同样如此,儒家心性之学,也既生命之学要典《中庸》二十五章:
东方生命研究院潘麟导师说,修行有一个东西贯穿于它其中,这个东西就叫“真诚”。 “不诚无物”, 如果你少了真诚, 你的修行就是一个空壳,什么也成就不了。 古人有一句话,叫做“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 为什么得道者凤毛麟角? 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不诚。 因为不够真诚,所以没有成就。 打坐、禅修、静虑只是若干解脱之路之一, 但不是仅限于此。 还有比这个方法更重要的另外一个方法叫做“真诚”之道。 只要你真诚,不打坐一样成佛,不打坐一样解脱,一样能够获得所有生命的圆满和觉醒。 在人世间做事,需要真诚; 从人世间退回来,退到内在的修行,同样需要真诚。 只要真诚,仅仅是保持着一种真诚就够了。 哪怕你不修行,同样可以获得成就。 因为,真诚本身就是最大的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