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学校里在进行“六一国际儿童节”节目汇演之前的准备,各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投入其中。因年级不同,大家排练的节目要求也不同,形式也不一样。我的办公室就在一年级教室的旁边,这段时间就经常会听到小朋友吱吱呀呀的唱歌声,也经常会听到执教老师的着急声,又常常是一声高过一声。几个班级都在练习,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时而此起彼伏。老师们的责任心很强,一有空就在马不停蹄地排演,小朋友就像机器一样跟着转动。 有一天,当我走进一个班上课时,看到班主任刚刚急冲冲地从教室里出来。看得出,那些小朋友还有点诚惶诚恐的,连我喊口令“上课”时,他们都还有些木讷,可能还沉浸在刚刚唱歌的过程里,沉浸在不知所措的忐忑里。其实,一年级的小朋友主要以唱歌为主,还只要配上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了。但是,听班主任在说,终究几个简单的动作都反反复复做了,还是做不来。就一首简单的歌,还总是唱得跑调。 嗨!究竟原因在哪里?是学生的愚笨,还是老师的不努力? 我觉得二者都不是,学生不愚笨,老师也很卖力,只是学生和老师都是那么的脆弱。这个脆弱暴虐了每一个自己,而使每一个自己都失去了方向,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慈悲的勇,还哪里有前进的动力;没有了动力,还哪里有爱的智慧;没有了智慧,还哪里有学一样会一样,教一样成一样呢? 几年来,在学用道德经的平台上一路走来,很多现实在告诉着我们想有成功,就需要自我觉醒。老师也一直在教诲我们要觉知内观,要自知自爱,要尊道合道守道。有时,人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激励与抚慰。假如,能够做到常常自我激励,自我欣赏,则会使心灵快乐无比,时不时地享受到无理由的喜悦。或许,一年级的小朋友还小,要他们进入成年人一样的觉知,可能还有差距。但是,他们纯真的天性,一定会在适合他们的氛围里得以好的激发。所以,带好学生,总应该是我们做老师的事情,师道尊严。还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自知的老师。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老师对此解释为:“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是贵柔弱、贵卑下,不贵强悍妄为、不贵高上贵重。如果勇气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如果勇气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就可以活命。同样的勇,勇与柔相结合,人们就会得到益处;勇与妄为相结合,人们就会遭受灾祸。”所以,我觉得我们做老师的,即使全心全意想为学生解惑授业,让学生有所得,纵然也不能勇过头。要有方法,懂策略,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能力学会给心灵松绑:首先,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就是要给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走进去为自己忙碌疲惫的心灵做做按摩,使心灵的各个零件经常得到维护和保养,不做情绪的奴隶。其次,给学生的心灵松绑。就是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给予自由自在的余地,用多一分关爱来替代一分责备,多一句鼓励来替代一句命令,多一个微笑来替代一个吹胡子瞪眼睛。 一切取舍,去完全地遵循于道!去只做从道的角度上看应该做的事情吧!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者感悟集锦》 作者:艳君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悟道心得,不设版权,欢迎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