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上部分鲜活食品价格持续走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猪肉、鲜菜价格从今年2月份开始,环比连续4个月下降;鸡蛋价格自去年10月份以来,环比已持续8个月下降。5月份与去年12月相比,鲜菜价格下降了17.5%,鸡蛋价格下降了17.6%,猪肉价格下降了6.6%。如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5个月鲜菜价格下降了17.4%,鸡蛋价格下降了14.2%,猪肉价格下降了3.8%,三项合计影响同期CPI下降了0.71个百分点,这也是今年前5个月CPI涨幅较往年低的主要原因。 鲜菜供应充足,价格下降较多。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有利于鲜菜生长,市场供应充足。而去年年初因受寒潮气候影响,鲜菜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扬,2月份曾创历史最高。由于高对比基数的影响,今年鲜菜价格同比下降较多,基本回落至2015年平均水平。 鸡蛋产能相对过剩,价格持续低迷。从供应角度看, 2014-2015年鸡蛋价格曾持续走高,养殖效益显著,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产能相对过剩。从需求角度看,鸡蛋消费总体比较平稳,价格基本回落至2010年平均水平。 猪肉供给恢复,价格缓慢下降。在前期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各地补栏积极性明显提高,产能逐渐恢复。今年3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1亿头,比去年3月底增加22万头,增长0.1%。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209万头,增加15万头,增长0.3%。随着供应的增加,市场价格开始呈现出缓慢回落态势。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鲜菜、鸡蛋和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主要是供过于求所致,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但如进一步发展则会影响到鲜活食品市场长期供需平衡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效益,需要多方合力来稳定市场价格。 一是加强供给侧管理,促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针对当前部分农副产品生产领域存在产能相对过剩情况,有关部门应扶植先进企业,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引导供应回归常态,与需求相平衡;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合理发展农产品套期保值交易,对冲生产经营风险。 二是加强市场预期引导,培育市场信心。有关部门应积极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市场信息,及时释放市场信号,必要时也可采取收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要根据市场供应情况灵活调整产品进出口策略,避免进口产品对市场价格的冲击;要加强宣传报道工作,正确解读市场经济规律与当前农产品价格形势。 三是加强预警预测,密切关注未来价格走势。目前鲜活食品价格总体相对低迷,部分农户和养殖户可能亏损,或出现产能集中退出的情况,应加强生产监测,关注未来的价格走势。同时注意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突发和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供需情况变化,及时调控市场供应,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