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我曾短期出家过几个月,认识一些法师。 法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执著。 今天我来讲几个法师的故事。 1 我认识法师甲时,他每日都会挥毫泼墨,修身养性!在我眼里,他是书法大家! 前些天我见法师,向他求几个字。他说不写书法了。我很吃惊,闻其缘由。 法师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听到这里,我问:“法师以后也不写了?” “感恩老和尚点醒。不证念佛三昧,不再提笔写书法。” “您当时悟到了什么?”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痴迷于书法,和痴迷于金钱,痴迷于美女,有什么区别么?”法师如是说。 我当下浑身一凛。 2 法师乙,五台山某寺庙住持,东北人,随性豪放,勇猛精进!他还有个爱好,喜欢念珠。 上次我去五台山,见有另外一名出家人,送给法师一串相当不错的凤眼菩提。这念珠不简单,芽眼如目,大小均匀,色泽油亮,纹理清晰,一看就不是凡品。 法师赞叹一番,表示感谢。然后转手送给一位年轻僧人了,僧人十分高兴,接下来几天,每天都握着这串念珠。 临离开的前一天,我和这位东北法师喝茶,问起此事。法师说:“我当然知道那串念珠价值不菲,但现在我对念珠的执著破了。” “发生了什么?” 法师给我讲了几年前他的经历。
听到这里,我问法师:“您当时为啥发笑?” “脑中冒出一个念头:我连家都舍了,居然还舍不下一串念珠。于是我就笑了!” 3 我短期出家行脚期间,路过某寺庙挂单,遇到法师丙。法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出家十多年了,佛法闻思非常棒。 我俩聊得不错,相互加了微信。他说很佩服我有如此勇气,不带分文,托钵行脚。 我问:“出家人不都是如此么?” “不,行脚的出家人有,但不带分文托钵行脚的基本没有,时间不会太长,也都带钱的。” “哦。法师您可以试试啊,走三个月,徒步从峨眉山到普陀山。” “不行不行!肯定不行!” “为什么?” “这个寺庙还不错,我常住了十年,也有了这么一间寮房。我花了三年时间,布置的还不错吧。要是出去时间太长再回来,就算寺庙还肯收留我,单独的寮房肯定没有了。” 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法师的房间,发现确实很讲究,无论是字画还是佛像,亦或是茶台水壶,都不是普通之物。能感受到法师的用心。 后来我们没有继续聊这个话题。 前几天,我偶尔看到法师的朋友圈,发现他在行脚。 “法师吉祥,好久不见,您行脚多久了,这是去哪里?” “行空师吉祥。我出来有四个月了,走了不少祖庭,下一站朝南走,去南华寺。” “不用叫我行空师,我现在不是出家人了,叫我行空就好。” “好的,行空师。” “哈哈,法师,那间的寮房还在不?” “行空师见笑了。和你聊完不久,我就决定行脚了。” “发生了什么?” “每个执著,都是修行的入口。” 我回复了一个表情:笑脸。法师给我发来一个表情:抱拳。 4 去年,几个朋友带我去见一位法师,就称法师丁吧。 法师丁没什么名气,话不多,也随和。几位朋友提了不少问题。以我的水平看,法师回答的相当有智慧。 朋友问我有什么问题么? 我想了想,也提了个问题:“法师,我做自媒体的,有人赞也有人骂。我调整心态很久了,但有时看见一些留言,还是忍不住生气。我知道这样执著于别人的评价不好,也一直想要放下,问题是,如何能做到真正放下?” 法师说:“介意评价是执著,你放下执著,又成了新的执著。” “啊!是这样的。那,那怎么办?” “执著不是用来破的。” “那是?” “觉察。” 我豁然开朗,顶礼,告辞。 /完/ 【七哥闲谈】 不好意思,最近有点事,也有点懒,耽误了几天,争取这周多推几篇文章。 今天推荐几篇文章: |
|
来自: 迎风p4ksm1j285 > 《文件夹1》